
当美妆货架上国货占比反超国际品牌,当 37% 的消费者用 AI 辅助购物,当近七成的人对营销内容无感 ——2025 年的中国消费市场,早已不是 “品牌说了算” 的时代。
埃森哲最新发布的《2025 年美好生活新主张 – 中国消费者洞察报告》,用 5000 份覆盖一至五线城市、18-65 岁人群的调研数据,撕开了消费市场的核心变化:消费者正以 “理性升级” 和 “需求重构” 为双主线,重新定义美好生活 —— 他们既精打细算比价选品,又为情感价值买单;既追捧国货的性价比与文化认同,又依赖 AI 提升决策效率;既在线上追求购物效率,又在线下渴望温度与质感。
今天我们就深度拆解这份报告,看消费市场的四大核心变革,以及观夏、亿滋、京东 MALL 等品牌如何精准踩中趋势,实现破局增长。
一、变革一:理性升级,国货全面反超,品牌光环彻底失效
四年时间,中国消费市场的品牌格局完成了 “乾坤大挪移”。2021 年,美妆护肤领域近八成消费者优先选国际品牌,国货占比仅一成多;而 2025 年,这一比例彻底反转 —— 美妆护肤、3C 数码、家电等几乎所有品类,国货都占据明显优势,国际品牌的 “护城河” 仅剩下少数高技术、高溢价领域。
1. 国货崛起:性价比 + 产品力 + 文化认同,三重驱动逆袭
报告数据显示,选择国货的消费者中,85% 看重性价比(较 2021 年上升 8 个百分点),70% 认可产品力(上升 11 个百分点)。更关键的是,国货擅长通过本土叙事传递情绪价值,让产品成为消费者的身份认同载体。
- 3C 数码与家电:国货主导地位稳固,69% 的消费者优先选国产品牌,远超国际品牌的 16%。华为、小米凭借技术创新与本土化服务,不仅拿下大众市场,还吸引了高收入群体 —— 家庭月收入 3 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中,51% 在 3C 品类中优先选国货。
- 美妆护肤:竞争白热化,40% 的消费者优先选国货,37% 倾向国际品牌,差距缩小至 3 个百分点。花西子、珀莱雅等品牌,既靠 “成分党” 认可的产品力站稳脚跟,又通过 “东方美学” 叙事引发文化共鸣,打破国际品牌的审美垄断。
- 食品饮料与服饰:国货优势碾压,64% 的消费者优先选国货服饰,60% 偏好国货食品饮料。这些品类的国货品牌,既保持价格优势,又能快速响应本土需求,比如适配中国胃的预制菜、贴合国人身材的服饰版型。
值得注意的是,国货的崛起不是 “大众市场的胜利”,而是全圈层渗透 —— 高收入群体在多数品类中,对国货的偏好已超过国际品牌;一线城市消费者虽在 3C 品类中仍倾向国际品牌,但在服饰、食品等领域,国货占比已达 54%-64%。
2. 品牌忠诚度稀释:55% 的人有喜爱品牌仍会比价
国货的逆袭背后,是消费者的 “价值理性” 取代了 “品牌惯性”。报告显示,55% 的中国消费者即便有心仪品牌,也会频繁比较多个选项(较 2021 年上升 13 个百分点),超过七成的人将 “挑选过程” 视为购物体验的一部分。
这种理性体现在三个层面:
- 信息渠道多元化:电商网站仍是主要信息来源(60%),但直播间 / 视频平台(50%)、分享平台(41%)的占比大幅上升,家人朋友意见的重要性则下降 13 个百分点。消费者不再依赖单一渠道,而是通过用户评论、专业测评、AI 咨询等多维度验证产品价值。
- 营销信任崩塌:近七成消费者对营销内容无感(46%)或反感(22%),明星代言的影响力下降 4 个百分点,主播推荐下降 3 个百分点。相反,产品特色(61%)、促销力度(48%)、营销方式新颖度(42%)成为吸引消费者尝试新品牌的核心因素。
- AI 辅助决策成常态:37% 的消费者已使用 AI 工具(如豆包、DeepSeek)辅助购物,主要用于陌生领域咨询(67%)和品牌比价(59%)。AI 的普及,让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门槛大幅降低,品牌想靠 “信息差” 溢价越来越难。
二、变革二:需求重构,健康财富优先,生活要 “确定” 也要 “温度”
经历了疫情与经济波动,消费者的人生优先级被彻底重塑:健康和财富的重要性大幅上升,事业、爱情、个人成长等理想主义追求被压抑,转而通过具体行动构建生活的 “确定三角”—— 健康、存款、学习新技能。
1. 人生优先级大洗牌:各年龄段都在 “向内收缩”
报告数据显示,87% 的消费者将健康列为前三优先级(较 2021 年上升 9 个百分点),78% 重视家庭,78% 关注财富(上升 12 个百分点),而对事业、爱情、个人成长的关注度均下降 8 个百分点以上。不同年龄段的变化尤为明显:
- 年轻群体(90-00 后):对财富和健康的重视提升最显著(分别上升 15-18 个、14-16 个百分点),爱情、个人成长的优先级下降 10 个百分点以上。他们刚步入职场,缺乏财富积累,面对就业不确定性,将健康和财富视为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 中坚群体(70-80 后):从 “重事业” 转向 “重财富”,事业优先级下降 3-11 个百分点,财富优先级上升 8-13 个百分点。裁员潮打破了 “努力工作就有回报” 的信念,他们通过财富积累寻找新的安全感。
- 年长群体(60 后):减少对家庭和事业的关注,财富积累与个人爱好的优先级大幅上升(分别上升 9 个、14 个百分点)。老年生活不再等同于 “责任与牺牲”,而是回归自我,追求更高品质的养老生活。
2. 行动落地:构建 “安全三角”,也珍惜日常小确幸
消费者的优先级变化,已转化为具体的生活行动:
- 筑牢 “安全三角”:86% 的人增加锻炼、改善饮食(关注身心健康),74% 的人存钱、减少非必要支出(提升财务韧性),61% 的人学习新技能或开展副业(增强生存能力)。这三项行动,共同构成了应对不确定性的 “确定三角”。
- 拥抱 “烟火日常”:57% 的人改善居家环境、增加与家人朋友相处时间,38% 的人通过旅行、看展览丰富体验,20% 的人会买点礼物犒赏自己。在追求 “确定感” 的同时,消费者也在珍惜当下,从日常小事中获取幸福感。
3. 消费体验:线上要效率,线下要温度
购物方式的选择,深刻反映了消费者的双重需求:既追求效率与掌控感,又渴望互动与质感。
- 线上主导 “逛” 与 “买”:85% 的中国消费者 “逛” 在线上,43% 习惯 “线上逛、线上买”,远高于全球平均的 32%。线上购物的选项多、价格透明、退换货灵活,完美契合消费者对效率的需求。
- 线下聚焦 “体验” 与 “氛围”:仅 9% 的消费者选择 “线下逛、线下买”,远低于全球的 20%,但 48% 的人偏爱 “线上线下融合” 的体验。当被问及 “最开心的消费体验”,51% 的人选择 “线上与线下结合”—— 线上比价下单,线下体验质感、互动交流,这种 “效率 + 温度” 的组合,成为最受欢迎的消费模式。
京东 MALL 的探索很有代表性:打造电竞区、智能家居体验区等沉浸式主题场景,消费者可现场体验产品性能;支持 “门店扫码查线上详情”“7 天无理由退货”,线上线下价格一致,既满足了效率需求,又填补了线下体验的空白。
三、变革三:AI 赋能,从购物助手到生活伙伴,重塑消费全链路
2025 年,生成式 AI 的普及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生活与消费方式。近八成消费者(77%)每周或每天使用 AI 工具,即便在 60 后人群中,这一比例也高达 57%;70% 的人相信 “AI 能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AI 的角色正从 “信息助手” 进阶为 “情感陪伴者”。
1. AI 的多重角色:顾问、助理、伙伴、好友
在消费者眼中,AI 早已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多面生活伙伴:
- 决策顾问(65%):面对陌生领域(如买车、买保险、规划旅行),消费者用 AI 快速建立认知、比较选项,降低决策门槛。比如买美妆时,用 AI 分析肤质匹配产品;选家电时,让 AI 对比不同品牌的性能参数。
- 效率助理(63%):用 AI 提升工作与生活效率,比如生成购物清单、优化旅行攻略、辅助副业创作。亿滋中国的 “亿想家” 工具就是典型,一线销售人员用它分析门店环境、客户画像,获取精准的补货建议,提升工作效率。
- 情感伙伴(46%):36% 的人将 AI 视作好友,用它纾解情绪、分享心事。尤其是年轻群体,面对孤独时,AI 的即时回应能提供短暂的情感慰藉。
2. 品牌的 AI 破局:精准匹配需求,深化用户连接
AI 不仅改变了消费者,也为品牌提供了全新的互动方式。成功的品牌正在用 AI 解决消费者的核心痛点:
- 个性化推荐,降低选择成本:欧莱雅投资的 AI 美妆平台 Noli,通过问答测验与图像诊断建立用户美妆画像,提供超个性化的护肤、护发方案,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适配产品,避免试错成本。
- 全链路赋能,提升运营效率:亿滋的 “亿想家” 整合图像识别技术与内部业务数据,在经销商拜访场景中,能提醒库存水平、分销状态,生成精准操作方案,既提升了一线效率,又优化了消费者的产品可得性。
- 预判需求,实现主动服务:葡萄酒识别应用 Vivino 不依赖问卷,而是通过分析用户的评分、评论,构建口味偏好画像,为每款酒生成 “个人匹配度” 分数,实现精准推荐,让消费者感受到 “被理解”。
3. 品牌的新挑战:适配 AI 时代的 “可见性”
随着 AI 成为消费者的决策中介,品牌面临一个新命题:如何在消费者与 AI 的交互中保持可见性与差异化?
- 一方面,品牌需要参与到大模型功能开发中,成为 AI 的 “知识来源”,确保 AI 在推荐相关品类时,能准确传递品牌价值;
- 另一方面,要针对 “生成式引擎优化(GEO)” 调整媒体策略,让品牌信息能被 AI 精准抓取,在回答消费者咨询时呈现核心优势。
四、变革四:品牌破局,价值、情感、智能三管齐下
面对理性又感性、依赖 AI 又渴望温度的消费者,品牌的竞争早已不是 “产品之争”,而是 “生活伙伴之争”。埃森哲报告指出,品牌要赢得长久信任,必须在 “价值、情感、智能” 三个维度同时发力。
1. 价值为王:用产品力与价值观建立信任
在理性消费时代,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仍是 “有理由的溢价”—— 既要有过硬的产品力,又要传递契合消费者的价值观。
- 产品力是基础:不能靠降价争夺短期销量,而要靠品质留住消费者。比如国货美妆品牌珀莱雅,靠 “早 C 晚 A” 的精准定位与有效成分,建立起 “成分党” 信任,即便价格上涨仍能保持高复购。
- 价值观共鸣是升华:让品牌理念与消费者的生活态度同频。平价彩妆品牌 e.l.f. 与虚拟平台合作推出 3D 虚拟豪华休息室,会员可探索主题房间、解锁独家优惠券,将购物变成冒险体验,契合 Z 世代对 “有趣、专属” 的需求,成为年轻人最爱的美妆品牌之一。
2. 情感连接:在生活场景中传递温度
营销内容的无效化,倒逼品牌从 “单向灌输” 转向 “场景陪伴”。真正能打动消费者的,不是华丽的广告词,而是在生活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传递情感价值。
- 场景化体验,深化文化共鸣:中国本土香氛品牌观夏,将东方美学融入产品、门店与内容 —— 门店选在清代四合院、老别墅,产品故事围绕 “东方植物” 展开,让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拜访门店的过程中,获得沉浸式疗愈体验,建立文化认同。
- 全渠道陪伴,累积信任:品牌要在多个触点提供高质量互动,比如线上的个性化内容推送、线下的贴心服务、售后的及时响应。京东 MALL 支持 “线上比价、线下体验、线上下单”,让消费者拥有更多灵活度,减少后顾之忧,逐步建立信任。
3. 智能驱动:用 AI 实现 “更懂消费者”
AI 不是品牌的 “炫技工具”,而是 “理解消费者” 的桥梁。品牌要用 AI 打通数据孤岛,实现精准响应:
- 构建智能化用户画像:整合零方数据(消费者主动提供)、一方数据(品牌渠道收集)与情境数据(位置、时间、设备),让 AI 能以个性化的方式与消费者互动。
- 快速响应需求变化:用 AI 监测社交平台、分享社区的用户反馈,快速捕捉消费趋势变化,调整产品与服务。比如发现消费者对 “低糖健康” 需求上升,快速推出相关产品线;感知到 “居家仪式感” 趋势,优化产品包装与场景化营销。
五、结语:消费市场的终极竞争,是 “成为消费者的生活伙伴”
2025 年的中国消费市场,消费者早已不是 “被动的购买者”,而是 “主动的生活构建者”—— 他们用理性筛选价值,用感性选择共鸣,用技术提升效率,重新定义着 “美好生活” 的内涵。
对品牌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消费者的要求更苛刻,品牌的每一个环节都被审视;机遇在于,随着生活优先级的重构,新需求不断涌现,为品牌提供了广阔的增长空间。
观夏的文化共鸣、亿滋的 AI 赋能、京东 MALL 的融合体验,都证明了一个核心逻辑:品牌要想长久增长,不能只停留在 “卖产品”,而要成为消费者生活中的 “价值提供者、情感陪伴者、效率赋能者”。
未来,能赢得消费者信任的品牌,一定是那些读懂了消费变革的品牌 —— 它们既尊重消费者的理性选择,又满足感性需求;既善用 AI 提升效率,又不失人文温度;既传递清晰的价值主张,又能在生活场景中建立深度连接。
在这场消费浪潮中,品牌的胜负手,早已不是 “做得更好”,而是 “看得更准、懂的更深、陪得更久”。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2025·商派双11总结】辛苦忙活30天,战绩全是“0”!技术保障团队干脆“隐身”···
- 埃森哲 | 37% 用AI购物、55%比价选品:2025消费新逻辑,京东 MALL、Noli 踩中红利,观夏、亿滋们领跑新赛道
- Z 世代把零食吃成 “社交货币”!品客、Capsicana 的爆款逻辑,普通人也能看懂
- 告别功能内卷!AI 时代,情绪才是品牌的终极护城河
- 5套最新B2B系统选型指南:B2B订货商城、DMS经销商平台、Customer Portal客户门户、MRO商城和S2B2B平台
- 一文看懂5套2B业务系统:B2B订货平台、DMS经销商平台、Customer Portal客户门户、MRO商城和S2B2B平台
- S2B2B供应链平台/企业集采平台:构建全流程数字化采购新生态
- AI 搜索 + 品专升级:2025 搜索经营趋势报告,品牌增长的下一个黄金赛道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OMS全渠道智能运营中台 公私域连通/多系统集成/全渠道订单智能路由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02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