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Z 世代把零食从 “解馋工具” 升级为 “身份表达载体”,整个零食行业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黑天鹅数据与 Mintel 联合发布的《2025 年 Z 世代零食的未来》报告,通过 5800 万 + 美国社交平台数据,用 89% 的预测准确率揭示了这届年轻人的零食消费逻辑。他们不再满足于 “好吃”,而是追求 “有态度、有体验、有温度” 的零食选择。
本文将深度拆解报告核心,带大家看清 Z 世代零食消费的底层逻辑与未来商机。
一、Z 世代不是 “单一军团”:零食消费的部落化与身份认同
报告开篇就打破了一个常见误区:Z 世代并非同质化群体。这个横跨 16-28 岁的群体,覆盖了校园、职场、家庭等多个生活场景,内部衍生出不同的 “消费部落”,而零食选择正是他们划分身份的重要标签。
1. 世代跨界:Zillennials 与 Gen Zalpha 的差异化需求
Z 世代内部存在明显的 “跨界群体”,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零食偏好。
- Zillennials(Z 世代与千禧一代的交界群体):作为数字原住民,却带着千禧一代的怀旧情结和对稳定性的追求。他们偏爱有童年记忆点、配方经典的零食,同时注重健康与平衡,拒绝过度加工的产品。
- Gen Zalpha(Z 世代与阿尔法世代的过渡群体):在 TikTok 时代成年,坚守 Z 世代核心价值观 —— 真实性、自我表达和对现状的质疑。他们更爱新奇、小众、能体现个性的零食,对 “网红爆款” 敏感度高,但对 “大众化套路” 嗤之以鼻。
这些跨界群体的存在,意味着品牌不能用 “一刀切” 的策略打动 Z 世代。报告强调,理解 “跨世代共性” 与 “部落个性” 的平衡,是 2026 年零食创新的关键前提。
2. 核心部落:Snack Squad 引领的消费潮流
报告重点聚焦了 Z 世代零食消费的核心部落 ——Snack Squad(零食先锋队)。这个以女性为主(占比 69%)的群体,堪称零食行业的 “潮流风向标”,他们的消费特征定义了当下的主流趋势:
- 社交驱动的发现模式:通过 TikTok、Pinterest、YouTube Shorts 等平台,从美食创作者的文化混搭、口感实验中获取灵感,全球风味和创意组合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
- 冲动型趋势追随者:作为 “尝鲜第一人”,他们愿意为 trending 产品买单,核心动力是 “参与社交话题”,而非单纯的口味偏好。
- 文化好奇者而非美食家:他们对食物的探索源于对不同文化的兴趣,零食成为他们 “低成本体验世界” 的载体,比如通过印度风味零食了解南亚文化,通过墨西哥街头小吃感受拉美风情。
- 拒绝标准化:追求 “个性化大于完美”,喜欢能自定义口味、混搭配料的品牌,享受 “创造专属零食” 的过程。
Snack Squad 的消费行为印证了报告的核心观点:对 Z 世代而言,消费不再是单纯的功能满足,而是 “身份的实践”。每一次零食选择,都是他们向外界传递情绪、价值观和审美偏好的信号。
二、数据说话:Z 世代零食消费的 3 大核心增长引擎
报告通过分析 2023 年 5 月至 2025 年 5 月的美国零食消费数据,提炼出 10 大增长驱动因素。其中,Z 世代 “超指数关注”(指数>1.0i)的三大核心引擎,正在重塑零食行业的竞争格局。
1. 体验感至上:感官冲击与情感共鸣的双重满足
在所有增长驱动因素中,“体验元素”(Experiential Elements)成为 Z 世代最看重的维度。这届年轻人吃零食,追求的是 “全方位感官沉浸”:
- 味觉与口感的极致追求:报告数据显示,“味觉与风味”(Taste & Flavor)指数达 1.2i,“口感”(Texture)指数 1.3i,均远超平均水平。Snack Squad 等部落尤其偏爱 “大胆、强烈、层次丰富” 的味觉体验,比如超辣、酸甜混搭、咸鲜交织的风味,以及酥脆、绵密、爆浆等有记忆点的口感。
- 社交属性的深度绑定:零食不再是 “独处食物”,而是 “社交货币”。Z 世代选择零食时,会优先考虑 “是否适合拍照分享”“能否引发话题讨论”。街头食品之所以成为他们的 “心头好”,正是因为其鲜艳的视觉呈现、独特的制作过程,天然具备社交传播属性。
- 仪式感的营造:从包装拆封到食用方式,都需要 “有仪式感”。比如限量版包装、可互动的食用设计(如 DIY 调味包),都能提升他们的消费体验。
2. 全球风味融合:街头美食引领的 “文化平权”
“世界影响力”(World Influences)指数达到 1.0i,成为 Z 世代零食消费的另一大增长引擎。这背后是年轻人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而街头美食则成为这种追求的最佳载体。
报告指出,Z 世代将街头食品视为 “真实性的黄金标准”。他们痴迷于街头美食的原因,远不止 “好吃”:
- 风味的无界融合:街头食品的 “混乱创意” 正中 Z 世代下怀 —— 墨西哥玉米卷配韩国泡菜、印度香料混合美式薯条、日式酱油搭配南美辣酱,这种打破地域限制的风味混搭,满足了他们对新奇体验的渴望。
- 文化的可及性:街头食品价格亲民,让年轻人无需跨越国界,就能 “尝遍全球”。一份泰式青柠味薯片、一包中东风味鹰嘴豆脆,都能成为他们感受异域文化的窗口。
- 对 “小而美” 的支持:Z 世代偏爱当地小商贩、独立品牌的街头零食,认为这些产品承载着 “真实的故事和匠心”,相比大规模量产的零食更有温度。他们愿意为 “摊主的手艺”“食材的原产地” 买单,本质上是对 “标准化工业产品” 的反叛。
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报告中列举的热门风味,如墨西哥烟熏辣椒(Chipotle Chilli,增长 106%)、印度查特马萨拉(Chaat Masala,增长 73%)、日式柚子酱油(Ponzu,增长 83%),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且保持着高速增长。
3. 真实性回归:从 “风格化” 到 “原产地” 的价值转向
Z 世代正在推动零食消费从 “精致化” 走向 “真实化”。报告发现,虽然 “美食化、高端化” 仍能传递品质感,但对 Z 世代而言,这种 “过度抛光” 的产品显得冰冷且缺乏个性。他们更青睐 “有根源、有故事、有温度” 的零食,“原产地” 正成为新的高端标签。
这种真实性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 食材的溯源:年轻人想知道 “零食是谁做的”“食材来自哪里”。区域专属香料、本地种植的原料、传统工艺制作的产品,比 “全球通用配方” 更具吸引力。报告预测,未来零食包装上的 “Made in XX” 将取代 “XX 风格”,成为核心卖点。
- 工艺的传承:传统制作方法受到追捧,比如手工烘焙的饼干、古法腌制的果干、小批量生产的酱料。这些 “慢工艺” 产品被赋予了 “匠心” 属性,契合 Z 世代对 “反工业化” 的追求。
- 品牌的坦诚:拒绝 “夸大宣传” 和 “虚假营销”。Z 世代能通过社交平台快速验证品牌说法,对 “清洁标签”(Clean Label)的要求不仅限于 “无添加”,还包括 “信息透明”—— 比如明确标注配料来源、生产过程,甚至品牌的社会责任举措。
三、品牌破局:3 大策略拿下 Z 世代零食市场
面对 Z 世代的消费变革,品牌不能再依赖 “口味升级”“包装换皮” 的传统打法。报告通过 Pringles、Capsicana 等成功案例,总结出一套 “精准击中 Z 世代” 的创新策略。
1. 风味创新:大胆跨界,打造 “社交型口味”
Z 世代对 “熟悉的味道” 已经审美疲劳,品牌需要打破风味边界,创造 “自带话题性” 的产品:
- 深挖区域特色风味:不要只停留在 “东南亚风味”“地中海风味” 的模糊概念,而是聚焦具体区域的标志性香料和配方。比如 Pringles 的 “街头 tacos 风味”“墨西哥烤玉米风味”,精准还原了墨西哥街头食品的核心味道,让消费者产生 “身临其境” 的体验。
- 玩转 “意想不到的混搭”:将不同文化、不同品类的风味融合,创造反差感。比如 “辣泡菜 + 芝士”“芒果 + 辣椒”“咖啡 + 海盐”,这种混搭不仅能刺激味蕾,还能引发社交平台的讨论和尝试欲。
- 紧跟趋势但保持个性:关注社交平台上的风味热点(如短视频中走红的 “火鸡面 + 冰淇淋” 组合),但要结合品牌调性进行创新,避免盲目跟风。报告中增长迅猛的 “辣味枫糖”(Spiced Maple,增长 77%)、“科蒂哈奶酪”(Cotija Cheese,增长 50%),都是 “趋势 + 个性” 的成功案例。
2. 体验设计:从 “被动食用” 到 “主动参与”
Z 世代不只想 “吃零食”,更想 “玩零食”。品牌需要设计互动性强、体验感足的消费场景:
- 推出 “限定款 + 轮换制”:借鉴快时尚的 “快闪思维”,定期推出限量版零食、季节限定风味或联名款,刺激消费者的 “收藏欲” 和 “尝鲜欲”。这种模式能保持品牌热度,让消费者持续关注。
- 赋予 “自定义权利”:满足 Z 世代的 “个性化需求”,提供可搭配的配料、可调节的口味强度。比如 Capsicana 的餐盒套装,提供烟熏辣椒、甜瓜希拉等多种区域特色配料,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组合风味,实现 “风味自己造”。
- 打造 “社交化食用场景”:设计适合分享的包装(如独立小份装、可拆分包装),或鼓励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食用体验(如发起 #我的零食混搭挑战# 话题)。Pringles 的 “街头食品系列”,就因为其 “适合聚会分享、拍照出片” 的特点,在 TikTok 上引发大量 UGC 内容。
3. 品牌叙事:用 “真实故事” 建立情感连接
在 Z 世代眼中,“有故事的品牌” 比 “有知名度的品牌” 更有吸引力。报告强调,品牌需要放下 “高高在上” 的姿态,用真实的叙事打动年轻人:
- 联名 “真实创作者”:与街头食品厨师、本地小商贩、文化品鉴家合作,而非单纯追求流量明星。通过突出合作者的故事、手艺和文化背景,让产品自带 “真实性背书”。比如某品牌与墨西哥街头摊主联名推出 “祖传辣酱薯片”,既传递了风味的正宗性,又引发了消费者对 “匠人精神” 的共鸣。
- 传递 “透明化信息”:在包装、官网、社交平台公开产品的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检测报告。比如明确标注 “原料来自云南高山”“无人工添加剂”“小批量手工制作”,用事实建立信任。
- 绑定 “价值观表达”:Z 世代选择品牌,本质上是选择 “志同道合的伙伴”。品牌可以结合环保、文化传承、支持小众创作者等议题,传递与 Z 世代契合的价值观。比如采用可降解包装、助力传统手工艺传承、将部分利润用于公益项目,让消费者在吃零食的同时,感受到 “为自己认同的价值观买单” 的满足感。
四、案例解析:Pringles 与 Capsicana 的成功密码
报告特别点名了两个 “玩转 Z 世代零食市场” 的品牌 ——Pringles(品客)和 Capsicana,它们的策略完美契合了上述趋势,值得所有品牌借鉴。
1. Pringles:把街头风味变成 “社交货币”
作为全球知名零食品牌,Pringles 没有固守经典口味,而是主动拥抱 Z 世代的 “街头食品情结”,推出了 “街头食品系列”(Street Food Edition)。
- 精准捕捉风味趋势:选择墨西哥街头玉米、街头塔可等全球热门街头食品作为风味灵感,还原其核心味觉体验,满足年轻人对 “全球风味” 的追求。
- 强化社交属性:产品包装设计鲜艳亮眼,薯片的 “酥脆口感” 和 “浓郁风味” 适合拍照分享,自然引发社交平台的 UGC 传播。
- 保持品牌辨识度:在创新风味的同时,保留了品客标志性的罐装设计和酥脆口感,让消费者在尝试新口味时,仍能感受到品牌的熟悉感和品质感。
Pringles 的成功证明,传统品牌无需 “彻底颠覆”,只需将自身优势与 Z 世代需求结合,就能实现 “老树发新芽”。
2. Capsicana:让 “文化参与” 成为核心卖点
Capsicana 以 “正宗区域风味” 为核心,通过餐盒套装的形式,让 Z 世代从 “被动吃零食” 变成 “主动玩风味”。
- 聚焦 “真实原料”:产品围绕墨西哥烟熏辣椒、甜瓜希拉等真实区域食材打造,强调 “无添加、原生态”,契合 Z 世代对真实性的追求。
- 赋予 “自定义权利”: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搭配不同的配料和调味强度,满足 “个性化大于完美” 的需求。这种 “风味自己造” 的模式,让吃零食变成了一种 “创造性体验”。
- 传递 “文化价值”:品牌不仅销售产品,还通过包装和社交平台,讲述食材背后的文化故事、烹饪传统,让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Capsicana 的策略精准击中了 Z 世代 “想参与文化、而非单纯消费文化” 的核心需求,成功在小众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五、2026 展望:Z 世代零食市场的 3 个确定性趋势
基于 89% 准确率的预测模型,报告对 2026 年 Z 世代零食市场做出了明确预判,这三大趋势将成为行业的 “确定性机会”。
1. “原产地标签” 将成为高端零食的核心标配
报告预测,Z 世代对真实性的追求将推动零食行业从 “风格化” 转向 “原产地化”。未来,“Made in XX 地区”“采用 XX 区域专属原料”“传承 XX 传统工艺” 将成为高端零食的核心卖点。品牌需要建立 “原料溯源体系”,让消费者清晰了解产品的根源,这种 “透明化” 将成为品牌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2. 小众风味将实现 “大众化爆发”
随着 Z 世代对全球文化的探索不断深入,曾经小众的区域风味将逐渐走向大众。报告中提到的查特马萨拉、柚子酱油、烟熏辣椒等风味,将不再局限于高端零食或进口产品,而是会渗透到大众零食品类中。品牌需要提前布局这些 “潜力风味”,通过 “轻度改良 + 精准营销”,让小众风味被更多消费者接受。
3. “零食 + 社交” 的场景化创新将持续升级
零食的社交属性将进一步强化,品牌需要跳出 “产品本身”,思考 “如何让零食成为社交场景的核心”。比如推出 “聚会专属零食套装”“DIY 零食礼盒”“社交挑战限定款” 等,将零食与朋友聚会、情侣约会、线上打卡等场景深度绑定。同时,利用 TikTok、Pinterest 等平台,发起 #零食混搭挑战# #全球风味盲测#等话题,让消费者成为品牌的 “传播者”。
结语:读懂 Z 世代,就是读懂零食行业的未来
黑天鹅数据的报告清晰地告诉我们:Z 世代的零食革命,本质上是一场 “价值重构”—— 从 “功能消费” 到 “身份消费”,从 “被动接受” 到 “主动创造”,从 “全球标准化” 到 “本地真实性”。
对品牌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传统的 “口味升级、渠道下沉” 策略已经失效;机遇在于,只要精准把握 Z 世代的核心需求 —— 身份认同、体验感、真实性,就能在这场变革中抢占先机。
Pringles 和 Capsicana 的成功已经证明,没有 “过时的品牌”,只有 “过时的思维”。2026 年,零食行业的竞争将不再是 “谁的产品更好吃”,而是 “谁更懂 Z 世代”。那些能让年轻人在吃零食的过程中,感受到 “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支持什么” 的品牌,终将成为市场的赢家。
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观察 Z 世代的零食选择,其实也是在观察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变迁 —— 他们用消费投票,选择的是更多元、更真实、更有温度的世界。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Z 世代把零食吃成 “社交货币”!品客、Capsicana 的爆款逻辑,普通人也能看懂
- 告别功能内卷!AI 时代,情绪才是品牌的终极护城河
- 5套最新B2B系统选型指南:B2B订货商城、DMS经销商平台、Customer Portal客户门户、MRO商城和S2B2B平台
- 一文看懂5套2B业务系统:B2B订货平台、DMS经销商平台、Customer Portal客户门户、MRO商城和S2B2B平台
- S2B2B供应链平台/企业集采平台:构建全流程数字化采购新生态
- AI 搜索 + 品专升级:2025 搜索经营趋势报告,品牌增长的下一个黄金赛道
- LOEWE 牵手惠英红、霸王茶姬联名孙燕姿:10 万亿 “她经济” 崛起,中女时代如何重塑商业规则?
- 2025冬天怎么花钱?从“南人北上滑雪”到“洗浴中心社交”,1875亿市场背后的冬日消费逻辑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OMS全渠道智能运营中台 公私域连通/多系统集成/全渠道订单智能路由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02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