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礼昭
一个身材标准体重正常的人,在接受营销信息时,他们可能并不奢望自己能达到模特般的身材,但是让他们“恐惧”的是过度肥胖和走样的身材。
在品牌营销的广阔舞台上,情感联结无疑是连接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隐形纽带。多数品牌倾向于利用乐观、怀旧或亲情等正面情感来构建温馨、亲切的品牌形象,然而,“恐惧”这一情感维度,尽管常被忽视,却同样具备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记。恐惧情绪,在适当的环境下,不仅能激发刺激感,还能增强社交联系,成为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深层次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
损失厌恶心理
这背后其实涉及到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心理”,损失厌恶心理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换句话说,人们对于损失的敏感度和痛苦感受要远超过对于相同数量收益的喜悦感受。
“恐惧营销”其实也是利用了这一点。虽然你现在体重正常,头发无屑浓密,但是“恐惧营销”传达一种“如果你不怎样···就会失去···”的场景,利用“损失厌恶”来驱使消费者通过行动避免失去目前已有的东西。如健康,浓密的头发,没有近视的眼睛等。
恐惧之所以能成为品牌表达中的有力工具,是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本能中的紧迫感和应对挑战的勇气。当品牌精准捕捉并合理运用这种情感时,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参与热情,促使他们采取行动以缓解或克服内心的恐惧。这种策略不仅限于直接面对恐惧,也包括以柔和或隐喻的方式呈现恐惧场景,从而在避免负面感受的同时,建立情感上的共鸣。
“恐惧营销”案例解读
以去屑洗发水为例,该品牌总是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外表不佳的恐惧,特别是头屑带来的社交尴尬,通过广告中的”挤电梯、与伴侣亲密、与客户交流“当中的”放大头皮屑带来的窘情展示,成功地将这种“恐惧”转化为对去屑洗发水的产品需求。去屑洗发水不仅解决消费者的实际问题,还通过持续的品牌传播,来强化了其去屑后带给人的那种自信精神,来培养品牌忠诚度。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红牛,是利用了对错失(FOMO)的恐惧,将品牌与极限运动、冒险精神紧密相连,传达出一种“不参与即错过”的信息。这种我不参与就会“错失”的策略激发了消费者对刺激体验的渴望,以及对融入特定社交群体的向往,从而有效提升了品牌的市场地位。
潮流时尚品牌则利用了大众对“平庸”的恐惧,通过其独特个性的时尚风格,吸引了那些渴望与众不同、拒绝随波逐流的消费者。这种策略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个性表达的需求,也强化了品牌的高端定位。
快递公司则利用了对延误的恐惧,通过其著名的广告语强调了隔夜送达的可靠性,精准捕捉了消费者对错过重要截止日期的焦虑。这种策略不仅提升了品牌的可靠性形象,也使其成为高风险场合下的首选快递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恐惧情绪在品牌塑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能够为品牌提供差异化的机会,创造紧迫感,使消费者觉得品牌及其产品与自身息息相关。通过围绕消费者的恐惧开展品牌传播,企业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共鸣,推动他们采取行动。这种策略不仅限于特定行业或产品,而是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因此,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不应忽视恐惧这一情感维度的力量,而应积极探索其可能性,以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方式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结。
总之,恐惧情绪虽常被视作负面因素,但在品牌传播中,却能成为一把双刃剑。当品牌能够精准捕捉并合理运用这种情感时,不仅能够激发消费者的共鸣和参与度,还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起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忠诚度。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一瓶面霜的全球之旅:2025年中国美妆市场的破局与新生》 ——毕马威报告深度解读
- 超越传统B2B商城,B2B Customer Portal(B2B客户门户)引领数智化未来
- 高露洁惊喜发现!让AI扮演虚拟消费者,能够以90%的准确率预测用户购买意向···
- 6年估值50亿美元,卡戴珊的Skims如何颠覆传统内衣市场?|ShopeX AI
- 2025年“天猫双11”运动户外/鞋服消费新趋势:功能与时尚并重,国货品牌强势崛起
- 什么是“商派一盘货”模式?—— 重塑品牌供应链的“数智化枢纽”
- 压货模式已死?未来3-5年,不懂“生态协同”的品牌商将会出局|商派AI知识库出品
- 一个电话引发的千亿生意:中国“家居售后”战场,正上演一场静悄悄的智能革命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品牌云店新零售商城 品牌连锁O2O新零售商城系统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02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