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捷与品质并存,咖啡香飘进寻常百姓家清晨的便利店,排队购买咖啡的上班族成为城市一景;午后的写字楼,外卖小哥匆忙送达的咖啡订单络绎不绝;周末的咖啡馆,年轻人手捧特调咖啡谈笑风生。这些画面正在中国各大城市日常上演,背后是一个规模近2500亿元且年增速近20%的巨大市场。
中国咖啡市场三大赛道齐头并进
中国咖啡市场已形成现制咖啡、RTD即饮咖啡和零售咖啡三大板块。现制咖啡指现场即时制作并交付的咖啡饮品,其价值核心在于便捷性和新鲜度,常见于专业咖啡馆或连锁品牌。 RTD咖啡是工业化预酿、开盖即可饮用的包装咖啡饮料,核心优势在于极致的便捷性与标准化口味,在便利店、商超等渠道销售。

零售咖啡则指作为商品售卖的咖啡豆、咖啡粉及速溶咖啡等,需消费者自行冲泡制作,其核心价值在于产品的产地、风味与烘焙品质,消费场景主要为家庭或办公室。 与现制茶饮相比,中国现制咖啡市场呈现出更快的增速和渗透率的提升。得益于功能性和上瘾性,现制咖啡消费更具有日常化属性,消费人群购买频次更高,潜在天花板更高。
快速增长中的市场与消费者
中国咖啡市场规模从2018年起持续扩大,预计未来四年仍保持近20%增速。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现制咖啡饮用者人数也在快速增长,消费者基数持续扩大。 尽管增长迅速,但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咖啡消费仍处于早期阶段。

中国咖啡豆总消耗量逐年增长,但与咖啡产业成熟国家(美国、巴西、日本)相比仍远远落后。 从咖啡因摄入总量看,中国也不及众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展现出行业巨大发展空间。中国人均咖啡因摄入总量中咖啡占比仅17.3%,人均咖啡因摄入量为41.5毫克/天,不仅低于咖啡为主要饮品的国家,也低于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这类茶饮用较多的国家。 中国人主要从茶中获取咖啡因,该比例随着咖啡渗透率的提升逐年下降。这一数据恰恰说明,中国咖啡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供需双轮驱动市场新增长
消费端基数扩大、多元化的需求升级与供给端的模式创新升级彼此赋能,共同推动中国咖啡市场蓬勃发展。 在需求端,咖啡消费从一线城市白领向新线城市、Z世代群体快速全面渗透,覆盖更多消费群体。咖啡逐渐变为“日常性饮品”,多元产品矩阵培养了用户的咖啡依赖和消费习惯,复购率极高。 消费者需求从提神醒脑的功能性需求,升级到追求风味、健康以及社交、身份认同的情感性需求。
2024年数据显示,生活的仪式感成为9.1%消费者购买咖啡的原因。 供给端同样精彩纷呈:现制咖啡品牌积极扩张,以高密度门店网络广泛触达用户,推动了咖啡消费的“平民化”与“泛在化”;业态创新出现更多元RTD以及零售咖啡种类,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全覆盖的消费生态。 随着市场规模化,在原材料、设备采购、物流配送上进一步摊薄成本。创新能力提升,持续不断的爆款产品创造了巨大的流量和消费需求。烘焙机器、自动化咖啡机等设备技术成熟,小程序点单、各类电商平台及营销的普及,提升了出品稳定性与消费体验。
产业链上游趋势与挑战
咖啡期货价格自2021年以来持续波动,揭示出产业链上游的挑战。作为咖啡主产区的巴西、越南两国近年受极端天气与虫害冲击,咖啡豆产量大幅下滑。 其中,巴西2025年咖啡豆预计产量仅5181万麻袋,相较其产能顶峰时的6000万袋降幅接近20%。受产量下降影响,2024年起国际咖啡豆价格快速攀升,涨幅超70%。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纷纷加强与上游供应链合作,提高原料质量同时降低成本。
在价格战席卷的咖啡市场中,“质价比”已成为核心竞争焦点。 头部咖啡企业自建大型烘焙基地与咖啡豆农场,实现咖啡豆自主生产、烘焙、销售全链路,以此强化供应链掌控力,获取更多议价和定价权。中国咖啡品牌在云南、埃塞俄比亚等咖啡主产区建立了全产业链环节,大幅提高对供应链的管控。
中非咖啡贸易成为新亮点
中国咖啡种植主要在云南地区,但本土产量有限。中国咖啡产地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海南和台湾地区;其中云南产量占全国产量超98%。但以2024年为准,中国咖啡产量仅为全球产量的1%左右。 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咖啡市场进口额逐年增长,四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4%。进出口逆差急剧增加,2024年达到55.6亿元。 非洲是咖啡的起源地,更凭借优质咖啡品种与风味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产区。
2024年非洲咖啡产量104.2万吨。埃塞俄比亚作为咖啡的发源地,能生产全世界著名的咖啡品种,同时由于基因库的原始性,保有多种仅在本土出现的咖啡品种。 因高海拔的地理条件及传统的处理工艺,非洲咖啡豆以果酸、明亮、香气复杂为核心特征,在全球咖啡市场中独树一帜。 中非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咖啡贸易凭借其供需的高度互补性,成为推动双边经贸高质量发展的亮点领域。
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近年来,中非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6月,以“中非共行动逐梦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湖南长沙开幕,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非洲咖啡出口中国量在2024年超过了2020年的三倍,充分体现了两地咖啡贸易的旺盛活力。
饮品化与健康化成主流趋势
咖啡饮品化与健康化双轮驱动,通过降低尝试门槛与消费顾虑,触及更多消费人群,创造出增量市场。 饮料化特调咖啡更易被大众接受。经典咖啡醇厚与苦涩风味导致其接受门槛较高,“咖啡+”模式通过融入茶、牛奶、果汁等大众化风味,有效降低了咖啡的尝试门槛,以其多元的口味成功吸引了原本非咖啡消费的增量用户。
与此同时,健康需求日益凸显。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普遍觉醒,对糖分、脂肪、添加剂等高度敏感。品牌宣传开始热量透明化,同时出现添加胶原蛋白、益生菌、高膳食纤维等具有功能性宣称的咖啡产品,将“健康”从“减负”推向“增益”的新阶段。
场景化与数字化协同赋能
多种细分场景增加咖啡需求量。消费者需要咖啡满足的功能从单一的“提神”扩展至“社交”、“放松”、“佐餐”、“享受”,直接驱动了消费场景的不断细分与拓展。
日常通勤需要咖啡提神醒脑;
会谈、聚会、旅行休闲时咖啡成为社交媒介;
咖啡与烘焙点心、轻食搭配成为佐餐新选择;
居家闲暇时刻,品尝精品咖啡成为个人爱好。 数字化工具全面提升交易效率。品牌方通过构建私域流量池,以小程序和社群运营为核心,通过会员与各类优惠活动提升复购与忠诚度;实现全域引流与转化,在内容平台进行品牌种草,引导至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数据驱动门店运营,利用销售数据预测需求,智能排班与备货,提升人效与坪效;供应链实现可视化与优化,提升响应速度与稳定性。
基于用户画像进行个性化产品推荐和营销,分析市场趋势与消费数据为新品研发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从种子到杯子,中国咖啡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随着消费习惯的进一步养成和供应链的持续优化,咖啡这一曾经的“舶来品”正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发芽,绽放出独特的花朵,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元的选择,也为市场参与者创造着无限可能。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OMS全渠道智能运营中台 公私域连通/多系统集成/全渠道订单智能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