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被低估的战略资源
在全球制造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区域化重构的背景下,MRO采购这一长期被视为”后勤支持”的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价值重估。PSS亚太卓越采购峰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及东南亚MRO采购市场洞察与发展策略》报告揭示:MRO已从简单的”维修保养物资采购”跃升为企业运营韧性、成本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点。中国及东南亚作为全球制造业增长的双引擎,其MRO采购市场既面临共性挑战,又因区域特性呈现差异化机遇,为前瞻性企业提供了战略布局的绝佳窗口。
全球MRO市场价值重估与战略定位
MRO采购(Maintenance, Repair, and Operations Procurement)是指企业为保障日常运营、生产持续性、安全合规等目的而采购的非生产性物资与服务。尽管这些物资并不直接构成最终产品,但它们在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转、员工安全作业及办公流程顺利开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Statista与Frost & Sullivan的数据,全球MRO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约7200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9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6%。

国际大型制造企业正在将MRO从”被动管理”转向”战略采购”的核心部分,呈现四大趋势:
1、集中采购中心与区域集散仓布局提高规模化谈判能力;
2、供应商整合将多品类MRO物料交由少数主力供应商管理;
3、数字化能力部署采用AI、IoT实现智能识别与采购自动化;
4、ESG要求提升推动绿色MRO采购。
这些趋势标志着MRO已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供应链韧性、可持续运营与全球化布局的战略抓手。
中国MRO市场的结构性挑战与突破路径
中国MRO采购市场已迈入战略调整期,在”设备密集、成本压力、合规提升”的多重背景下,企业面临诸多结构性挑战。调研数据显示,83%企业将”成本控制”作为采购首要因素,但传统采购模式存在显著效率瓶颈:
供应商管理分散化是核心痛点之一。31%的企业仅在出现问题后才重新评估供应商,反映出MRO管理更多是”被动响应”;85%的企业将”价格竞争力”作为首选标准,但如”本地化服务”、”可持续性”等长期价值指标被忽视;平均一家制造企业管理数百家MRO供应商,SKU数量达数万个,导致议价能力低下、价格波动大、数据不集中和库存无效沉淀。
数字化工具的浅层应用同样制约发展。虽然62%的中国企业宣称”全面数字化采购”,但实质使用深度与集成化程度远低于预期,主因包括:主数据不统一、场景化能力弱、缺乏与设备系统的集成以及技术接受度不足。通过打通ERP、CLM、EAM系统,并利用AI进行自动识别、推荐与采购路径优化,才可能真正实现端到端的数字化采购管理。


商派为西域和捂金网提供的MRO工业品商城系统,采用的是微服务中台化架构,具备高扩展、易迭代、集成快等特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

经过十几年的沉淀,商派MRO工业品商城系统功能完善,从供应商入驻管理—商品管理-价格管理-库存管理-订单管理-财务管理到营销管理,一应俱全。
未来1-2年,中国企业MRO优化的重点方向包括:引入AI比价/预测工具(74%)、AI智能客服,整合供应商资源、提升库存预测与标准编码体系建设以及建立行业数据对标平台。这些举措将助力企业由”采购执行”转向”端到端管理”,真正释放MRO采购的战略价值。
东南亚市场的爆发增长与生态缺口
东南亚正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下一个增长极”,其MRO采购市场呈现出”增长快、数字化弱、服务缺”的独特格局。World Bank与Statista 2024年数据显示:东南亚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持续上升,尤其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超过23%;中美贸易博弈与供应链多元化趋势推动大量外资制造企业向越南、印尼等国转移;随之而来的是对MRO的系统化采购需求激增。
然而,东南亚MRO供应链尚未跟上制造业扩张的步伐:本地供应商碎片化,标准化与响应能力较弱;数字化采购工具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跨境采购频率上升,带来关税、语言、交期等多重摩擦。调研显示,高达71%的企业在海外MRO采购中面临实质性挑战:

区域市场呈现显著分化:越南外资主导企业占工业产值超70%,但本地MRO供应商仅能提供非核心品类,仍需大量依赖跨境采购;印尼MRO支出集中在工业泵、压缩机等高单值配件,本地缺乏品牌原厂授权维修网点;新加坡则建成覆盖亚洲的MRO服务中心网络,为周边国家输出能力标准与数字化方案。
这种”强需求-弱供应”的结构性矛盾,为中国企业创造了历史性机遇。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制造国,掌握众多MRO品类的上游资源、配套渠道、原厂关系,具备高度的供应灵活性与快速响应能力;同时,中国MRO平台已探索出数字化采购、智能比价与物流协同的成熟模式,可有效对接东南亚制造业”快速扩张+数字滞后”的痛点。
数字化转型:从效率工具到战略基础设施
MRO采购的数字化转型正经历四个阶段的演进:从基础数字化(使用ERP记录数据)到平台化整合(实现比价、下单自动化),再到智能识别与预测(应用AI进行物料识别和库存预测),最终实现全流程协同(打通EAM、ERP、CLM、WMS系统)。在这一进程中,AI、IoT等技术的实际落地场景日益丰富:
AI比价+智能推荐系统可在千级SKU中筛选性价比最优组合,根据采购偏好预测下单路径;IoT+库存智能补货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运行状况,结合预测性维护系统触发MRO物料自动补货需求;VMI与协同履约模式在东南亚工业园设立MRO共享库存中心,提供现场扫码下单、统一标准件管理等服务。
然而,数字化转型仍面临数据碎片化、系统”孤岛化”、人员认知差异和ROI短期不可衡量等关键障碍。企业需构建”数字采购-现场运维-供应协同”的三层数字化框架,从”工具部署”走向”业务再设计”,形成真正的组织协同力。
战略升级: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创造者
领先企业已开始将MRO纳入更广义的”业务连续性战略”中,呈现三大转型特征:设立区域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处理需求;引入MRO专岗与EHS、设备管理部门联合评估需求计划;将MRO纳入整体间采管理框架统一考核。一家中国工程设备制造企业通过设立”MRO采购-维修-预测”联动小组,有效降低应急采购比例达28%。
供应商整合与绩效管理方面,优秀实践企业采取”分级管理+集中整合”模型:将原有97家MRO供应商精简至23家,设定战略类、关键类、普通类三个等级,整体采购处理效率提升41%,库存周转提升近2倍。
ESG与绿色采购正从理念走向执行。30%的企业已在MRO采购中设置环保材料要求,32%将绿色评分纳入供应商绩效考核。典型实践包括:引入植物基润滑产品使碳排降低约22%;将”可循环包装使用率”作为年度绩效指标;上线绿色物料标签功能,支持企业对比”碳排放-性能-价格”三维指标。
东南亚市场的生态重构与平台机遇
东南亚MRO市场已步入”集中化+标准化+本地化”三线合流的窗口期,呈现三种发展模式:区域集成型(构建本地仓配、现场服务、数据系统三位一体)、轻资产平台型(提供数字工具+本地履约对接)和垂直服务型(聚焦某行业深度服务)。中国平台企业如震坤行、得力集团、京东工业等已开始布局东南亚,共建”AI+供应链双驱动”的技术能力和”海外共享仓”模式。
2023年起,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相继出台支持”产业园MRO配套化”的政策,为中国企业”本地设仓、本地雇佣、本地发票”提供了运营便利。建议采取”平台输出+服务协同+属地响应”三合一模式:将平台系统、数据模型输出至当地合作伙伴;培训本地履约团队,统一服务流程;设立备件共享仓、紧急服务通道,提高交付确定性。
未来趋势:AI、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未来MRO采购将呈现四大趋势:AI赋能下的智能采购决策体系可节省30%选型时间,提升议价效果5-10%;ESG与绿色采购从”理念”走向”执行”,推动环保材料替代和供应商绿色评级;数字化与ESG融合,构建绿色数据标签、碳足迹可视化仪表盘等治理工具;采购模式从”人找货”重构为”货找人”,实现系统触发、自动寻源的闭环流程。
MRO采购正从”物资保障中心”转向”智能服务平台”,成为实现企业ESG战略、AI落地、风险管控的关键接口。领先企业已开始构建”绿色×智能×协同”的下一代MRO采购体系,在这场生态重构中占据制高点。对于决策者而言,现在正是重新审视这一”高频、低感”支出板块,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战略时刻。未来属于那些提前打下”数字底盘+绿色能力+服务生态”的企业,而中国及东南亚市场将成为检验这一转型的首要战场。
内容引用:PSS亚太卓越采购峰会发布的《中国及东南亚MRO采购市场洞察与发展策略》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MRO电商平台一站式解决方案:工业采购的数字化未来
- 中国及东南亚MRO工业品采购市场的战略重构:数字化转型与区域生态机遇|商派
- 1461元!“寒武纪”超越贵州茅台加冕“新股王”:一场AI芯片的狂飙与6000亿市值的想象
- 《2025商超消费变革洞察报告》深度解读:理性消费时代下的零售业转型路径
- 把“特卖”升为“特权”!中高端品牌宁可做‘限定式品牌内购’,也不要轻易“清仓特卖”···
-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商业解读:开启智能经济新纪元
- 什么是Omni-Hub?一套面向“万物智联”时代的操作系统级方法论
- 懒人经济爆发:海尔洗碗机、沃隆坚果、滋色素颜霜如何抢占 3 万亿市场?| 2025 深度报告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