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店业态的五年兴衰:从高调入场到黯然离场
2025年8月5日,盒马官方确认最后一家X会员店——上海森兰商都店将于8月31日停止营业,标志着盒马历时五年的会员店探索正式画上句号。这一决定并非突如其来,而是经过半年多的渐进式调整。回溯关店历程:今年2月,上海高青店、大场店、东虹桥店宣布4月1日停业;5月,北京大兴世界之花店和南京、苏州各一家会员店宣布7月31日关闭;最终,作为盒马会员店”起点”的上海森兰店也难逃关停命运。
至此,这个曾经被盒马创始人侯毅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立志三年内成为第二大业务来源的业态,在扩张高峰期曾达10家门店(覆盖上海、北京、南京、苏州等地)后,最终全面退出市场。
盒马X会员店诞生于中国零售业的”会员制狂热期”。
2020年10月1日,首家盒马X会员店在上海浦东开业,占地面积达1.8万平方米,直接对标山姆、Costco等国际巨头,号称要做”中国人自己的会员店”。
其入局时机恰逢Costco中国首店(2019年8月在上海开业)引发抢购热潮后,北京华联、家家悦、大润发等传统零售品牌纷纷试水会员店的市场窗口期。
盒马以”中国版开市客”姿态高调入场,甚至创下”五周四店”的扩张纪录,会员体系分为258元/年的黄金会员和658元/年的钻石会员,瞄准中产和高端消费群体。
然而,这种乐观预期未能持续。
业态定位的矛盾从初期就已埋下隐患。盒马试图同时追求”高端会员服务”与”下沉市场亲民化”,导致品牌认知模糊。
随着时间推移,运营短板日益凸显:商品与普通门店高度重合,自有品牌”盒马MAX”被诟病为”包装游戏”;会员价与非会员使用优惠券后的价格出现倒挂,甚至出现老会员比新用户购买同款商品贵20%的”杀熟”现象,严重损害消费者信任。
截至关停前,X会员店对盒马整体销售额贡献不足10%,北京世界之花店临近关闭时货架空空如也,半小时内仅有五位顾客光临且无人购买,景象萧条。
战略收缩背后的商业逻辑:聚焦主业与资源优化
盒马关闭会员店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其整体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底,新任CEO严筱磊在内部信中明确将资源集中于盒马鲜生和盒马NB(Neighbour Business社区商业)两大核心业态,前者复制成功模型,后者瞄准下沉市场打磨最优模型。
这一战略转向背后,体现了盒马从”多业态试错”向”聚焦式发展”的经营管理思路转变。据统计,盒马自2016年诞生以来尝试过包括盒马mini、盒马小站、盒马里等在内的12种业态,但多数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在阿里集团整体强调核心业务投入的背景下,盒马选择收缩战线可谓顺势而为。
投资回报周期是关停决策的关键考量。
会员店作为重资产模式,通常需要8-10年才能实现投资回报,这与盒马追求短期盈利的目标明显冲突。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指出,会员店业态目前仅在德国(麦德龙)和美国(山姆、Costco)实现规模化发展,因其改变了零售业盈利模式和后付费的消费习惯,对供应链管理和运营有着极高要求。
盒马虽具备一定供应链基础,但在全球采购体系、自有品牌研发等方面与国际巨头差距显著。如山姆凭借沃尔玛背景拥有30%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商品,而盒马自有品牌多依赖代工,缺乏核心爆品,榴莲千层蛋糕等网红商品虽低价但口碑不及对手。
市场竞争态势的恶化加速了这一进程。
中国会员制超市赛道已呈现”三足鼎立”格局:山姆凭借先发优势(截至2025年全国54家门店)、860万会员基础和成熟供应链持续扩张;Costco虽本土化缓慢(五年仅开7家长三角门店),但全球品牌效应犹存;麦德龙则通过差异化选品(40%独特产品)寻求突围。
与此同时,奥乐齐等新对手以”0会费+小包装低价”策略异军突起,无锡首店创下首日销售破百万的业绩,进一步分流客源。盒马在高端市场难以撼动山姆地位,又面临下沉市场被折扣店侵蚀的困境,会员店业态陷入”两头受压”的尴尬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盒马的”战略收缩”实为”战略聚焦”,其核心业务表现仍具亮点。阿里巴巴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财报显示,盒马整体GMV超过750亿元,首次实现全年经调整EBITA盈利。
盒马鲜生门店数量突破420家,线上交易占比超60%,2024年新进入21个城市实现销售额增长30%。盒马NB(硬折扣店)已开设近300家,上海试点门店达成”日销15万元、毛利率15%”的目标,库存周转压缩至20天,损耗率降至3%(传统商超约30%)。这些数据表明,砍掉持续亏损的会员店业务,实为集中资源发展高增长潜力业态的理性选择。
会员制模式的中国困境: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盒马X会员店的折戟,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战略调整,更折射出会员制超市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普遍挑战。即使行业领头羊山姆近期也频频陷入选品争议,被曝将大众品牌更换标签当作”进口货”销售,导致口碑下滑。Costco中国会员续费率仅62%,远低于全球90%的水平,五年间仅开设7家门店且全部分布在长三角,扩张步伐远低于预期。
曾被物美收购后高调转型会员店的麦德龙,同样因混乱的会员制度和”霸王条款”饱受诟病,2024年接连关闭多家门店。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个行业真相:纯粹的会员店模式在中国市场面临严峻的”水土不服”。
这种”水土不服”源于多重因素。消费习惯差异是最根本的障碍。中国消费者普遍缺乏预付会员费的消费心智,更倾向于即时的价格比较与灵活选择。
中国家庭小型化趋势也与会员店大包装商品理念存在矛盾,即使山姆和Costco也为此调整了商品规格。区域市场分化同样明显,一线城市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消费者对会员制接受度较高,而广大下沉市场则更看重低价高频消费,这种结构性差异使盒马等追求全国布局的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更深层次看,会员制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在中国市场尚未成熟。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成功的会员店需具备三大支柱: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垂直产业链完整度以及”品牌-规模-粉丝”的三重效应。
山姆能在中国保持相对成功,正得益于其背靠沃尔玛的全球采购体系、长期积累的自有品牌研发能力(如Member’s Mark系列)以及860万会员的粉丝基础。
相比之下,本土玩家多缺乏这些基础条件,盒马虽力推”盒马MAX”自有品牌,但品控问题频发(如冷冻馄饨吃出蟑螂、化妆品假货争议),严重损害信任。当会员无法获得预期的独特价值和优质体验,续费意愿自然降低。
运营复杂性也被长期低估。会员店不仅要求极致的性价比,还需持续提供符合会员”独特性心理需求”的商品与服务。这需要极其精细的供应链管理和门店运营能力。
盒马在密集布点策略上的失误尤为典型:山姆一家门店可覆盖30公里半径的消费需求,而盒马会员店多位于高租金核心商圈(如北京CBD),单店客流分散,运营成本高企。加之价格战策略(如”99元榴莲千层”)虽短期引流,却损害了中高端定位,最终陷入”高端形象不足,低价优势不显”的尴尬。
新零售的未来之路:回归本质与差异化竞争
盒马战略调整的背后,反映了整个新零售行业从狂热试错到理性深耕的转变。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认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一家零售商想要获得持续稳定增长,必须聚焦成熟业态,对新业态拓展保持谨慎。盒马X会员店的关闭启示在于:盲目模仿国际巨头模式难以成功,立足本土消费特性、构建差异化优势才是出路。
这种差异化竞争已在部分企业初见成效。胖东来的成功案例表明,本土零售品牌无需复制山姆模式,而可通过”不满意就退货””员工高福利”等策略塑造独特价值。德国零售巨头奥乐齐在中国放弃会员费模式,主打”小包装+极致低价”,在苏州、无锡等地创下首日销售超百万的业绩,证明低价策略与会员制并非不可兼得。
永辉超市等传统商超则通过学习胖东来进行门店调改,转向品质零售,在细分市场寻找增长点。这些探索共同指向一个方向:中国零售业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供应链能力建设将成为竞争核心。无论是会员店还是折扣店,最终竞争都将回归到商品力本身。专家指出,生鲜标准化与冷链效率是未来决胜关键。盒马若想在下沉市场站稳脚跟,必须提升生鲜分拣能力,优化冷链物流以降低成本。
当前盒马已意识到这点,其NB业态将库存周转压缩至20天,损耗率降至3%,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国际比较来看,山姆通过云仓网络实现”一小时达”,Costco则凭借大包装商品与高频次消费降低物流成本,这些经验都值得本土企业借鉴。
数字化转型与业态创新的结合更具潜力。
盒马近期两大动作值得关注:一是作为一级流量入口登陆淘宝闪购首页,获取平台流量支持;二是正式接入淘宝88VIP体系,5000万88VIP会员可领取90天盒马X会员体验卡,实现会员体系互通。
这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生态化”打法,可能创造比单一会员店模式更大的价值。盒马CEO严筱磊为盒马定下的三年目标——年GMV达1000亿元,正是基于对鲜生店与NB业态的扩张预期。
零售业的变革正走向更深层次,从模式创新回归商品本质。随着年轻一代消费习惯变化(如上海90后林女士典型地依赖线上采购、看重商品同质化程度),零售商必须在商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上投入更多精力。
目前许多商超加速发展自营品牌,生产商也加强新品研发,形成良性互动。例如某企业的鸡蛋线上销售已占C端业务30%,目标是达到50%,印证了”线上适合做品牌”的判断。这种趋势下,零售企业需要构建”商品力+供应链+数字化”的完整能力体系,而非简单复制国外模式。
盒马X会员店的全面关停,既是一个业态的终结,更是中国新零售行业走向成熟的开始。当”成为山姆”不再是最优解,如何做”独一无二的盒马”,才是其千亿野心的真正起点。
这场转型背后,不仅是企业的自我救赎,更折射出中国零售业从概念驱动到能力驱动、从规模优先到效益优先的深刻转变。未来的零售竞争,将属于那些守得住品质、搞得懂消费者、玩得转创新的企业,无论它们采取会员制还是其他模式。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BBB、DMS(B2B)与SB2B商城系统对比分析:2B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解决方案
- GREE格力电器“国际首创”两项压缩机技术通过“国际领先”鉴定;为“中国智造”增添新注脚
- GREE格力电器:以自主创新铸就中国智造新标杆;30余年时间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 ANTA安踏战略投资韩国Musinsa,在中国开100家门店:撬动Z世代潮流的生态协同实验
- 从“符号价值”到“情绪价值”——Gucci 失速背后,奢侈品逻辑正在重置
- 为什么全渠道零售必须重做库存一盘货?DigiOS-OMS库存中心:全渠道库存管理中枢
- 全渠道时代的商品管理中枢:商派DigiOS-OMS商品中心(PIM)能力解析
- 黯然离场!盒马将关闭所有“盒马X会员店”,截止8月31日!会员制的中国困境···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OMS全渠道智能运营中台 公私域连通/多系统集成/全渠道订单智能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