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运动品牌市场风云变幻,曾经叱咤风云的”美洲狮”正深陷前所未有的经营泥潭。2025年7月,彪马(PUMA)交出了一份令市场震惊的二季报——季度净亏损高达20亿人民币,库存激增18%,市值在一天之内惨遭腰斩。这一系列灾难性数据背后,反映的不仅是短期市场波动,更是运动品牌产业在消费降级时代面临的集体困境。然而,危机中往往孕育着转机,就在彪马陷入迷茫之际,同样经历过至暗时刻的Burberry却通过一系列精准战略调整实现了”回光返照”,为这位陌路同行提供了一份”莫名契合”的启示录。本文将深入剖析彪马危机的根源,借鉴Burberry的改革经验,探索这只”美洲狮”能否在生死时速中完成绝地反击。
库存压顶与市值腰斩:彪马的至暗时刻
2025年7月25日将成为彪马发展史上的一个黑色纪念日。当天,彪马股价开盘即上演高台跳水,暴跌超19%,最终收跌近16%,市值从548亿人民币骤降至257亿人民币,惨遭腰斩。这一惨烈景象直接导火索是公司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销售额经汇率调整后微降2%至161亿人民币,调整后息税前亏损1.09亿人民币,净亏损高达20亿人民币。更令市场恐慌的是管理层对全年预期的急剧下调——从原先预测的”低至中个位数增长”直接逆转为”双位数百分比下滑”,这种断崖式的预期转变彻底击穿了投资者的信心底线。
库存癌变成为拖垮彪马现金流和利润的核心病灶。财报显示,公司库存金额同比暴涨18.3%,达到178亿人民币的历史高位,且管理层悲观预警下半年库存仍将持续攀升。这一数据意味着彪马的产品周转效率正在急剧恶化,大量资金被积压的库存所占用,形成恶性循环。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库存危机并非局部现象,而是全面爆发——在核心市场北美地区收入下跌9.1%,欧洲和大中华区同样失守,均录得3.9%的跌幅,仅靠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增长难以力挽狂澜。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新上任的CEO亚瑟·霍尔德(Arthur Hoeld)不得不坦承公司存在”内部问题”,并誓言对品牌进行全面重塑。然而,市场对彪马的解释并不买账,普遍认为其问题远非外部环境所致,而是源于更深层的结构性顽疾:品牌定位模糊、产品线单一、渠道策略失衡等一系列战略失误,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被急剧放大。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彪马标志性的Speedcat赛车鞋等明星产品持续走俏,也未能挽救整体业绩的颓势,这表明单一爆款已无法掩盖系统性风险。
Burberry的启示:系统性降价与品牌符号重塑
巧合的是,就在彪马公布惨淡财报的前几日,英国奢侈品牌Burberry刚刚发布了令人意外的”回光”季报。曾同样深陷高库存和品牌模糊困境的Burberry,在新CEO Joshua Schulman的带领下,通过”Burberry Forward”计划实现了初步 turnaround(扭转):零售额降幅明显收窄,品牌吸引力指数飙升11个百分点,股价自新战略实施以来累计上涨超40%。这一成功转型案例为同处困境的彪马提供了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路线图。
系统性降价清库存构成了Burberry改革的第一板斧。与直觉相反,Burberry的降价绝非简单的促销行为,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价格体系重构。Schulman团队建立了”good-better-best”三级产品金字塔,将主力手袋价格精准锚定在1500-2000英镑区间,通过清晰的价格带定位实现不同消费层级的全覆盖。这种策略的精妙之处在于:它既通过适度降价扩大了客户基础,又避免了无差别甩卖对品牌价值的伤害。数据显示,调整后Burberry关键批发伙伴销售达到三年来最佳水平,证明价格体系重构能够有效激发渠道活力。
反观彪马目前的”野生折扣场”,则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混乱景象:官网设立超过2000款5折专区,热门产品如赛车鞋在电商平台价格频繁”跳水”,有消费者抱怨900元购买的银色芭蕾舞鞋短期内价格腰斩。这种无规则、无层级的降价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品牌溢价能力,更造成了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关于彪马”定价混乱”、”背刺老客户”的吐槽比比皆是。更为致命的是,这种”饮鸩止渴”式的清库存方式与前任CEO Arne Freundt倡导的”更高定位”战略直接矛盾,暴露出彪马在品牌战略上的深度分裂。
Burberry改革的第二板斧是品牌符号的重塑与聚焦。Schulman团队从品牌历史中重新发掘出”骑士印章”(Knight stamp)这一极具辨识度的视觉符号,将其贯穿于所有新品系列;同时强化经典风衣和围巾等核心产品线,夯实品牌的”英伦经典”印记。在营销传播上,Burberry采用分层策略精准触达不同客群:针对新受众的盛夏系列广告、强化本地关联的Highgrove联名、提升关键市场影响力的名人宣传片等多管齐下,最终推动品牌吸引力指数提升11个百分点,门店转化率显著改善。
这对彪马的启示尤为深刻。长期以来,彪马陷于身份认知模糊的困境——它既想成为专业运动领域的技术领袖,又不愿放弃时尚潮流的市场红利,结果在”运动”与”时尚”之间摇摆不定,被耐克、阿迪达斯等巨头压制的同时,又遭HOKA、ON等新锐品牌抢夺市场份额。消费者调查显示,彪马给大众的印象往往是”产品线单一”、”风格混乱”、”特色不鲜明”,缺乏如耐克的”Just Do It”或阿迪达斯的”三道杠”那样鲜明的品牌符号。如何在不宽裕的财务条件下(Burberry转型期间营销投入大幅增加),找到自己的”骑士印章”,成为新CEO Arthur Hoeld面临的最严峻挑战。
渠道革命:批发萎缩与DTC增长的悖论
彪马财报中少有的亮点来自于其直接面向消费者(DTC)渠道的表现。2025年第二季度,当批发业务同比暴跌6.3%时,DTC业务(含电商)却逆势增长9.2%,其中电商实现双位数增长;在中国市场,DTC增幅更高达20%,618期间线上净销售额同比增长40%。纵向来看,这一趋势早有端倪:2024年彪马DTC业务增长16.6%,占总销售额比例升至27.5%;2025年第一季度DTC增长12%,而批发下降4%。这组数据清晰勾勒出运动品牌行业的渠道变局——传统批发渠道的持续萎缩与DTC渠道的崛起。
Burberry同样经历了这一转型阵痛,但其应对策略值得彪马借鉴。Burberry CEO Joshua Schulman明确指出:”批发行业正处于长期衰退中,我们将会让批发成为我们业务中一个规模更小、质量更高的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Burberry没有简单地全面收缩批发,而是通过”提质增效”进行结构性优化:退出不符合品牌定位的低质渠道,同时强化与优质批发伙伴的合作;在直营渠道则通过优化视觉营销、增强试穿体验、激励搭配购买等方式提升单店产出效率。财报显示,这种”重质不重量”的策略已初见成效,Burberry直营与批发渠道的销售均较上年同期获得”显著改善”。
相比之下,彪马的渠道转型则面临更为严峻的结构性挑战。尽管DTC增长亮眼,但其占总收入比重仍不足30%,难以完全抵消批发渠道的衰退;更重要的是,DTC扩张伴随着显著的成本上升——体验更好的门店、更精细的数字化运营、更高效的物流体系都需要大量投入。在彪马净亏损已达20亿、资本支出从25亿人民币砍至21亿的财务约束下,如何平衡DTC扩张与盈利能力的矛盾,成为考验管理层的难题。此外,传统批发渠道的优化也非易事,既不能”一刀切”式地全面退出(以免短期内业绩失血过快),又必须果断砍掉那些拉低品牌定位、效率低下的”僵尸渠道”。
中国市场成为这场渠道博弈的关键战场。彪马在2025年持续强化”在中国,惠中国”的本土化战略:广州天环广场的SNEAKER BOX创新门店、重庆金沙天街的FIELD OF PLAY概念店相继开业,结合本地文化元素打造差异化零售体验;同时通过HYROX训练营、PR5000彪速赛等社群活动增强用户粘性。这些投入已初见成效——中国区DTC业务20%的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18电商销售额40%的增长更显示出线上渠道的潜力。然而,大中华区整体收入仍下降3.9%的现实也提醒我们,单一渠道的亮点难以扭转整体颓势,彪马需要的是一场更加全面、深入的渠道革命。
产品与营销:戴着镣铐的品牌重塑之舞
当Arthur Hoeld宣布”从产品入手重塑品牌”时,他确实抓住了问题的根本。然而,在财务捉襟见肘的条件下进行品牌重塑,就如同”戴着镣铐跳舞”——既要实现短期止血,又要布局长期转型;既要保持技术专业性,又要突出时尚辨识度;所有这些都需要在严苛的资源约束下完成。面对这一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彪马或许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寻找突破口。
专业产品线的技术叙事是彪马不应放弃的传统优势。尽管当前业绩惨淡,但彪马在专业运动领域仍有亮眼表现:与曼城足球俱乐部续签10年价值10亿英镑的创纪录合约,并助力其赢得11座冠军奖杯;在篮球领域,签约球星泰瑞斯·哈利伯顿的首款签名鞋PUMA Hali 1上演绝杀好戏;田径赛场上,赞助的杜普兰蒂斯以6.28米第12次刷新撑杆跳世界纪录。这些专业成就通过”赛场即实验室”的模式反哺产品创新——如曼城球员参与测试的FUTURE Z 2.0足球靴采用”自适应鞋楦”技术,以及搭载全掌NITROFOAM氮气科技的Velocity NITRO 4跑鞋。强化专业形象的关键在于将这些分散的技术亮点整合为清晰的技术叙事,如同耐克的Air技术或阿迪达斯的Boost科技那样,形成消费者可感知的差异化标签。
时尚产品的符号化突围则关乎彪马在大众市场的吸引力。Burberry的启示表明,一个简单、醒目、可传播的视觉符号对品牌重塑至关重要。对彪马而言,正在风靡的薄底鞋家族或许就是这样一个机会点:H-STREET鞋款从哥本哈根时装周亮相到首尔发布会,再到与韩国设计师品牌OPEN YY的联名系列,多次引发抢购热潮;SPEEDCAT、BELLA UT等经典款持续焕新,带动彪马薄底鞋相关标签在小红书浏览总量突破7000万。更引人注目的是与BALENCIAGA的联名合作,通过解构主义哲学重构彪马的足球和赛车基因,创造出独特的”后运动时尚”语言。这些成功案例提示彪马需要提炼出一个如”骑士印章”般的标志性元素,可能是某种特定鞋型、色彩组合或联名模式,将其贯穿所有时尚产品线,解决长期被诟病的”风格混乱”问题。
营销传播的精准分层将成为预算受限下的最优解。Burberry通过盛夏系列广告、Highgrove联名、名人宣传片等不同方式分层触达各类客群,实现了营销效率的最大化。这对彪马尤其重要——在资本支出已从25亿削减至21亿人民币的情况下,必须告别”广撒网”式的粗放营销,转向更精准的数据驱动传播。例如,对专业运动爱好者强调技术创新和运动员背书;对时尚受众则突出设计美学和明星代言;在中国等关键市场加大本土化内容创作和KOL合作;同时通过会员计划和社群运营提高老客复购率。这种”手术刀式”的营销虽然执行难度更高,但能在有限投入下获取最大回报,避免宝贵的营销资金被浪费。
表:彪马与Burberry转型关键指标对比
关键指标 | Burberry转型表现 | 彪马当前状况 | 启示意义 |
---|---|---|---|
库存周转 | 通过系统性降价实现改善 | 库存飙升18%,野生折扣泛滥 | 建立分层价格体系,避免无序降价 |
渠道结构 | 批发提质增效,DTC体验升级 | DTC增长但占比不足30% | 平衡渠道质量与数量,提升单店产出 |
品牌符号 | 重启骑士印章,强化经典产品 | 缺乏统一标识,形象模糊 | 提炼视觉符号,贯穿所有产品线 |
营销效率 | 品牌吸引力指数+11个百分点 | 被指”宣传单一”,转化率低 | 分层触达客群,数据驱动投放 |
财务约束 | 转型期保持营销投入 | 资本支出削减16% | 找到”四两拨千斤”的营销路径 |
结论:美洲狮的救赎之路——在速度与耐力的平衡中跑向未来
“慢就是稳,稳就是快”——这句源自赛车世界的真理,或许正是彪马此刻最需要的战略哲学。面对季度净亏20亿、市值腰斩的危机,新CEO Arthur Hoeld的”PUMA Forward”计划需要在激进改革与稳健经营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Burberry的案例表明,方向正确的转型虽非一日之功,但已足够让市场重拾信心;而对深陷泥潭的美洲狮而言,时间可能是比资金更稀缺的资源。
短期止血的首要任务是从”野生折扣”转向”系统降价”。学习Burberry建立”good-better-best”产品金字塔,明确各价格带的定位与促销纪律,既清理库存又尽量保全品牌价值。中国市场的DTC增长和618表现证明,只要策略得当,彪马依然具备品牌韧性;而武汉车谷江大女足亚冠夺冠等本土化营销,则显示出情感共鸣对产品溢价的支撑作用。
中期重构的关键在于渠道质量与品牌符号的双提升。一方面优化批发网络,退出低效渠道,同时通过SNEAKER BOX等创新门店提升体验;另一方面提炼如薄底鞋家族或氮气科技这样的”品牌符号”,统一传播语言。曼城、葡萄牙国家队等顶级足球资源,以及HYROX健身IP的持续运营,为彪马提供了差异化竞争的支点。
长期决胜则取决于彪马能否在”专业”与”时尚”的钢丝上走出自己的路。77年的品牌历史中,彪马曾多次凭借敏锐的潮流嗅觉和技术创新穿越周期。今天的危机既是过去战略摇摆的苦果,也是重新定义运动品牌的契机。当消费市场整体向性价比倾斜,当Z世代既追求专业性能又渴望时尚表达,彪马完全有机会打造一种新型的”专业潮流主义”——以专业立信,以潮流获利。
美洲狮能否再次”彪”起来?答案不在财报的损益表中,而在管理层的战略决心里。是继续在折扣与模糊中沉沦,还是借他山之石走出泥潭?Arthur Hoeld的”前进”之路才刚刚开始,而市场留给这只美洲狮的时间,确实不多了。但历史告诉我们,最危险的时刻往往蕴藏着最绚丽的转身——正如彪马广告语所言:”永远保持野性”(Forever Faster),这或许正是绝地反击的最佳注脚。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彪马的至暗时刻:季度亏损20亿元,库存压顶、市值腰斩,美洲狮能否借Burberry式改革绝地反击?
- 商派Digios全渠道商业运营平台能力分析:OMS+PIM+IVN+PIN+O2O
- 橡鹿科技拿到京东亿元大单:AI炒菜机器人如何重塑外卖供应链新格局
- 高瓴集团创始人“张磊”投资哲学《价值》解读:在长期主义的路上,与伟大格局观者同行
- 京东180亿元收购德国CECONOMY,旗下拥有Media Markt和Saturn两大品牌:刘强东改写欧洲零售格局!
- 2025·即时零售美妆市场:美妆护肤消费行为跃迁与未来趋势洞察
- Labubu 狂飙带动中国潮玩市场千亿级跃迁:泡泡玛特、卡游、布鲁可等品牌崛起
- 从“订货”到“全链路协同”——商派B2B商城系统全景解码 :一套B2B平台如何解决品牌方、经销商/采购商、数字化焦虑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OMS全渠道智能运营中台 公私域连通/多系统集成/全渠道订单智能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