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续亏损,零食巨头良品铺子被卖了!
2025年7月17日晚,良品铺子一纸公告震动资本市场: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拟以12.42元/股的价格向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国贸”)转让合计21%的股权,总价超10亿元。交易完成后,武汉市国资委将成为这家“高端零食第一股”的新实控人。这一动作背后,是良品铺子连续两年营收净利双降、市值蒸发超300亿元的残酷现实,也是传统零食巨头在行业剧变中求生的最后突围。

一、业绩崩塌:从“高端零食标杆”到“亏损常客”
1. 营收净利双降的“自由落体”
良品铺子的颓势始于2023年。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营收80.46亿元,同比下滑14.76%;净利润1.8亿元,同比暴跌46.26%。进入2024年,业绩恶化加速:全年营收缩水至71.59亿元,净利润亏损4610万元,同比下滑125.57%。2025年上半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7500万—1.05亿元,创下上市以来最差纪录。
2. 渠道与门店的“双重失血”
线下渠道曾是良品铺子的护城河,但如今却成为拖累。2024年底,其直营门店净减少223家至1033家,加盟门店净减少366家至1671家,全年闭店数量超门店总数的15%。线上渠道同样承压:流量成本攀升、价格战内卷,导致毛利率从2023年的28%骤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24.64%。

3. 降价策略的“自杀式反击”
面对量贩零食的冲击,良品铺子在2023年底启动“史上最大规模降价”,300款产品平均降价22%,最高降幅达45%。然而,这一策略非但未挽回市场份额,反而引发品牌价值稀释危机。消费者质疑“高端零食”是否名不副实,而供应链成本压力导致毛利率持续下滑,形成“降价—利润萎缩—被迫再降价”的恶性循环。
二、行业剧变:量贩零食“野蛮生长”下的生存危机
1. 量贩零食的“降维打击”
以赵一鸣、零食很忙为代表的量贩零食品牌,通过“低价+社区化”模式快速崛起。2023年,鸣鸣很忙(零食很忙与赵一鸣合并后)营收突破393亿元,是良品铺子的5.5倍;万辰集团旗下量贩品牌营收达323亿元,同比增长248%。这些品牌绕过传统经销商,直接对接工厂,将毛利率压至15%以下,彻底颠覆行业游戏规则。
2. 传统零食巨头的“集体失速”
良品铺子的困境并非孤例。2022—2024年,三只松鼠营收从72.93亿元降至106.2亿元,来伊份从43.82亿元缩水至33.70亿元,好想你从14亿元微增至16.70亿元。行业分析师指出,传统零食企业普遍面临三大困境:
- 产品同质化:坚果、肉脯等核心品类缺乏差异化;
- 渠道老化:过度依赖线下门店,线上运营能力不足;
- 成本刚性:供应链效率低于量贩品牌,难以支撑低价竞争。
3. 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
良品铺子股价从2020年巅峰的80元/股跌至2025年7月的13.71元/股,市值蒸发超85%。二股东达永有限(今日资本旗下)自2023年起多次减持,持股比例从30%降至9.17%;高瓴资本更是在2024年清仓离场。资本的撤离,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流动性危机。
三、国资入主:武汉国资的“救命稻草”与战略棋局
1. 交易背后的“多方博弈”
此次股权转让充满戏剧性。原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曾于2025年5月与广州轻工达成协议,拟转让部分股权,但最终“反水”选择武汉国资。广州轻工因此提起诉讼,冻结宁波汉意19.89%的股权,导致交易一度悬而未决。直至7月17日,良品铺子同时发布控制权变更公告与上半年预亏公告,凸显其“断臂求生”的紧迫性。
2. 武汉国资的“产业野心”
长江国贸作为武汉金控旗下贸易平台,2022—2024年营收从383亿元增至860亿元,净利润从-263万元增至5628万元。其入主良品铺子,旨在实现三大战略目标:
- 供应链整合:利用自身在仓储物流、国际贸易的优势,降低良品铺子采购成本;
- 渠道下沉:借助武汉国资在湖北地区的资源,加速拓展县域市场;
- 生态赋能:通过“供应链+品牌+渠道”协同,推动良品铺子从“零食商”向“食品产业生态组织者”转型。
3. 良品铺子的“最后一张牌”
根据公告,良品铺子将聚焦两大转型:
- 产品升级:从“品质零食”向“品质食品”扩容,强化原料溯源与健康化创新;
- 模式创新:打造“一品一链一园”生态体系,即每个核心单品构建独立供应链,并配套建设产业园区。
公司创始人杨红春留任高管,并保留重要股东身份,确保战略连续性。
四、未来展望:国资能否拯救“跌落神坛”的零食巨头?
1. 短期挑战:整合阵痛与业绩压力
国资入主后,良品铺子需立即应对三大难题:
- 诉讼风险:广州轻工的股权纠纷可能延缓控制权交接;
- 渠道优化:关闭低效门店与线上流量成本攀升的矛盾;
- 产品创新:健康化零食的市场接受度仍需验证。
2. 长期机遇:供应链与生态协同
武汉国资的入局,为良品铺子提供了“产业深耕+资本赋能”的双轮驱动:
- 成本优势:长江国贸的供应链网络可降低原料采购与物流成本;
- 资源整合:与武汉本地食品企业(如周黑鸭、良品铺子原料供应商)形成产业集群;
- 政策支持:作为地方国企,良品铺子有望在税收、土地等方面获得优惠。
3. 行业启示:传统零食的转型范式
良品铺子的案例,为行业提供了三条转型路径:
-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通过健康化、差异化产品重建品牌壁垒;
- 从“单点竞争”到“生态竞争”:构建供应链、渠道、品牌的协同生态;
- 从“市场跟随”到“标准制定”:通过原料基地建设与品质标准输出,掌握行业话语权。
结语:零食行业的“下半场”刚刚开始
良品铺子的易主,标志着传统零食巨头正式进入“国资救市”时代。武汉国资的入局,能否破解其业绩困局、重塑高端零食形象?量贩零食的冲击下,行业是否会加速向“供应链为王”的时代演进?答案或许要等到2025年下半年,当良品铺子“品质食品”战略落地、武汉国资资源整合完成时,才能逐渐清晰。但可以肯定的是,零食行业的“下半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产品与渠道,而是供应链、资本与生态的全方位博弈。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品牌云店新零售商城 品牌连锁O2O新零售商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