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力电器:以自主创新铸就中国智造新标杆
格力电器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领军企业,三十余年来始终坚守”掌握核心科技”的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从技术追随者到行业引领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本文将从格力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产业链全面升级的战略布局、绿色智能制造的前瞻实践以及全球化发展的宏伟蓝图四个维度,系统展现格力如何通过自主创新赋能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攻克压缩机技术壁垒到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从单一空调生产到多元化科技集团转型,从中国制造到世界品牌,格力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长史诗,更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的时代缩影。在”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浪潮下,格力以50项”国际领先”技术为基石,正在为全球消费者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体验,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自主创新突破:攻克核心科技壁垒,引领行业技术革命
格力电器的崛起历程是中国制造业掌握核心技术的典范。在空调行业起步阶段,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缺芯少核”的困境,关键部件依赖进口,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格力率先意识到,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真正的产业话语权。2002年,格力明确提出”掌握核心科技”的战略目标,科研投入实行”按需分配,不设上限”的原则,并设立高达100万元的科技进步奖激励创新。这种对技术研发的执着追求很快结出硕果——格力用不到两年时间一举攻克日本耗时16年研发的”多联式中央空调”技术,随后又推出中国首台离心式冷水机组,打破了国外对离心机技术的垄断。2005年11月,世界首台超低温数码多联机组在格力下线,解决了零下25摄氏度寒冷地区高效制热的世界性难题,标志着中国空调技术开始引领全球行业发展。
压缩机技术的突破是格力核心科技创新的集中体现。作为制冷空调的”心脏”,压缩机耗电量占设备总能耗的80%左右,近五年全球转子压缩机总产量已突破12亿台。2025年7月,格力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转缸容积式制冷剂泵及机房空调”与”多适应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及空调器”两项科技成果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为”国际领先”,其中转缸式制冷剂泵更被认定为”国际首创”。这项突破性技术将机房空调高效的氟泵制冷模式的运行环境温度从5℃拓宽至20℃,使北京数据中心高效氟泵制冷全年运行时长占比从40%提升至66%,广州地区则从无法应用变为全年1/3时间可用,极大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会长李江评价道:”多年来压缩机和泵领域,中国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跑的,格力的转缸式制冷剂泵是由跟跑到领跑的重大突破”。
格力在宽频技术领域的创新同样令人瞩目。通过创新研发低摩耗压缩结构、冷冻油主动控制技术、变刚度排气阀组等核心技术,格力成功攻克压缩机宽频能效低、高频可靠性差的行业难题,实现了1-200Hz超宽频率运行,远超行业常规的15-120Hz范围。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格力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全频段能效提升5%,空调季节能效提升10%,低温制热量提升15%,即使在-15℃超低温环境中制热量仍不衰减。这项技术建立在格力2010年研发的行业最低频”1Hz技术”(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基础上,目前已实现1-3HP热泵空调系列化应用,产品远销欧美市场,为全球制冷行业节能减碳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创新体系支撑上,格力构建了以国家级科研平台为依托的多层次研发体系,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截至2022年9月,格力累计申请专利10283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3126件;累计发明专利授权15986件,是唯一一家连续六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的家电企业。目前格力已累计拥有50项”国际领先”技术,这些硬核科技成果不仅为格力构筑了深厚的竞争护城河,更推动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
产业矩阵升级:从专业空调到多元化科技集团的跨越
格力电器凭借在空调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优势,成功实现了从专业空调制造商向多元化、科技型全球工业集团的战略转型。这一转型并非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基于技术协同效应的产业链纵深布局,体现了格力”以核心技术为支点,撬动多元产业生态”的战略思维。在”好电器格力造”品牌战略指引下,格力正将其30余年沉淀的空调核心技术优势,系统性地拓展至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智能装备等多元领域,构建起覆盖消费者全方位生活场景的产品矩阵。
2025年8月,格力在内蒙古包头举行的”格力新品 包你满意”2025新品品鉴会上,一口气推出9款创新产品,覆盖空气健康、用水健康、洗护健康、膳食健康四大领域。这一系列新品的发布,标志着格力产品矩阵的全面升级。其中,如悦热泵洗烘一体机采用格力自主研发的三驱变频系统,整合变频电机、变频风机和变频压缩机三大核心部件,实现微秒级响应和精准联动,其搭载的1Hz低频转矩控制技术和高效铜管换热器源自格力空调核心科技,实现37℃体感柔烘不伤衣。在保鲜领域,格力双系统平嵌冰箱采用独立双循环设计,冷藏冷冻室分别配置独立蒸发器和风机,彻底解决传统冰箱串味难题;”轻氧水润焕鲜”科技则通过稳定控湿减少水分流失,加之”-38摄氏度超冻锁鲜”技术,使高端食材得以长久保鲜。
格力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尤为引人注目。光伏家用空调作为发布会的一大亮点,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运行能源,通过光伏+电网双路供电设计实现能源无缝切换。这款革命性产品采用”国际领先”的分布式送风技术,实现沐浴式制冷和地暖式制热,让全屋成为舒适区。更值得关注的是,格力将AI技术与家电制造深度融合,全新推出的”AI冷静王”空调搭载了格力自主研发的AI节能芯片,拥有国际领先认证和136项专利技术,其最大特点在于开机即省电,全年可节省13.6%能耗,而且能通过持续学习用户习惯实现”越用越省电”的智能效果。这款产品的人性化设计同样出色:运动子母导风板让冷风”绕”着人走,避免直吹;暖风则能”贴地飞行”,实现0-4米范围内垂直送暖,彻底解决”头热脚冷”的行业难题。
格力针对中式厨房痛点推出的四款革新性产品,重新定义了现代厨房体验。冷烟机创新性地将31m³/min大吸力烟机与2600W制冷量空调合二为一,让三伏天爆炒也能保持清爽,其超薄机身设计较传统烟机节省38%空间。铸铁珐琅锅则凭借卓越的锁温性能和微压焖煮效果,展现了”厚壁锁香”的特色;厨下净热一体净水机最高出水速度可达1500G,配合双芯6级精滤,能够有效去除88种有害物质。此外,格力还推出首款专为养宠家庭设计的”宠爱”宠物净化器,创新采用4颗120°广角UV灯珠矩阵布局,实现滤网表面360°高效健康消杀,5分钟即可完成10㎡空间的空气净化。
在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增强的背景下,格力精准把握市场脉搏。《2025中国家电健康趋势白皮书》显示,2025年已有83%的消费者愿为真实有效的健康技术溢价买单。京东家电家居数据也表明,2022-2025年健康家电搜索量是线上所有产品搜索指数的4.9倍,远超家电大盘增速。格力通过构建”数据—设备—服务”三角模型,已占据场景化竞争的制高点,为家电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范式。
从工业机器人到数控机床,从智能家居到半导体芯片,格力的多元化战略始终围绕”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这一主线展开。2013年,格力正式宣布进军高端装备领域,董明珠回忆道:”当时这么做的直接原因是,从国外购买的一些装备制造设备,别人总是留有几个功能不让你使用”。经过多年攻坚,格力已成功实现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机三大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在数控机床领域,格力从2015年第一台自主研发的GA-V2310雕刻机起步,到2017年6月首台五轴数控机床研发成功,再到建成珠海数控机床产业园,已成功推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全系列产品。这种基于核心技术的产业链延伸模式,不仅增强了格力自身抗风险能力,也为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绿色智能制造:践行”双碳”战略,定义产业未来
在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格力电器前瞻性地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核心,通过技术创新不断突破节能技术天花板,构建起覆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终端产品、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绿色生态。格力以实际行动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零和博弈,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和谐统一。2025年,格力凭借”零碳源”光储空调系统成功入选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与新华网主办的”2025企业ESG实践案例”,彰显了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标杆地位。
格力光伏空调技术的演进是企业绿色创新的典范。历经十余年发展,”零碳源”光储空调系统系列产品已丰富至15类101款,将光伏发电、储能调电、直流配电、柔性用电融于一体,光伏直驱利用率高达99.06%。该系统成功攻克光伏就地消纳、电力削峰填谷的技术痛点,其核心技术入选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第五批)》。值得一提的是,格力光伏空调的产品标准已经写入IEC标准体系,使格力不仅成为光伏空调的开创者,更成为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者,填补了行业空白。截至2024年底,格力电器累计有61款产品设计获国家”绿色设计产品”称号,同时获得20项绿色工厂认证(其中国家级10项),构建了”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回收”的循环发展模式。
格力绿色技术的市场表现同样亮眼。”零碳源”光储空调系统已服务全球超35个国家和地区,在中东市场占有率超过25%。目前已有1万套”零碳源”系统应用于中东市场,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1万吨,等同于400万棵树一年的碳汇量。沙特阿拉伯最大的制衣工厂采用格力”零碳源光储空智慧能源”进行节能改造后,每月电力费用减少约四分之三,每年可节能减碳2000吨,相当于18000棵树一年的碳汇量。2024年全年,格力电器光伏发电量达9685万度,较2023年增长245%。这些数据生动印证了格力绿色技术带来的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
在绿色工厂建设方面,格力同样树立了行业标杆。总投资17亿元的格力水机绿色智造基地集成”光伏+储能+空调”系统,通过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认证,成为行业内首个具备中央空调全流程制造能力的智能工厂。工厂顶端的1200多块光伏板与能源互联网系统相配合,使工厂年碳减排超过6100吨。格力自研的磁悬浮压缩机等产品能效系数普遍超国家一级标准,为深圳地铁12号线提供的智能环控系统一年节省电费近1500万元。截至2024年12月,格力中央空调已服务37个城市近200条地铁线路、25个大型机场项目、130多个铁路枢纽站,成为”超级工程”的首选。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格力绿色产品展现出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在中东54度的极热环境里,格力空调能力不衰减;在北美零下30度,热泵设备仍能稳定运行”。这种卓越性能使格力自主品牌占出口销售总额近70%,真正实现了”靠口碑赢市场”。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表示:”我们不是靠广告,是靠口碑赢市场,并推广格力的质量文化”。这一理念生动体现了格力”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的发展追求。
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格力投资近百亿元建设的碳化硅芯片工厂仅用388天就实现建成投产,刷新行业速度纪录。该工厂国产设备导入率超70%,全流程自动化运行,仅需平均不到40人运营,自2024年投产以来,其碳化硅功率芯片在家用空调中的装机量已突破100万台。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强调:”造芯不是格力的选择题,而是中国制造的必答题”。格力电子元器件公司已获得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 16949汽车质量管理体系及ANSI/ESD S20.20-2021静电防护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标志着其产品和过程质量管理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绿色产品到绿色工厂,从节能技术到芯片制造,格力的”绿色+科技”双轮驱动路径,正在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未来形态。这些实践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和商业模式,更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担当与创新活力。正如董明珠所言:”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盈利,更在于为社会创造福祉”。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征程中,格力正以创新为笔,描绘着中国制造绿色转型的新图景。
全球化发展:从中国品牌到世界标准,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格力电器的国际化战略经历了从产品出口到技术输出、从市场开拓到标准引领的深刻转型,生动诠释了”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的品牌理念。在全球化进程中,格力不满足于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不断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一战略使格力从中国家电行业的领军者成长为全球制冷领域的技术标杆和规则制定者,为中国制造业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成功范例。
格力国际化布局正朝着更加纵深的方向发展。2025年8月,格力电器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已计划试点建设海外区域销售公司,逐步完善海外智能制造基地布局,形成产销研一体化的国际化生产基地。这一战略举措标志着格力的国际化进程从产品贸易阶段迈向本土化运营阶段,通过在全球重点市场建立集生产、销售、研发于一体的区域中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市场快速响应。这种”走进去”的深度国际化模式,相比单纯出口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规避贸易壁垒,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实现企业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
在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格力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25年6月,由格力电器主导制定的两项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容积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ISO/NP 18501)和《离心式制冷压缩机性能评价》(ISO/NP 18483)正式发布。这两项标准获得了德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广泛参与,未来可为全球制冷压缩机行业的能效评价提供科学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值得关注的是,ISO/TC86/SC4是制定制冷压缩机国际标准的权威国际组织,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于2020年首次担任ISO压缩机分委会主席,并于2025年再次连任。这一职位不仅是对董明珠个人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制冷行业技术实力的高度肯定。
格力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建立在一系列”国际领先”技术基础上。”零碳源”光储空调系统在中东市场的成功推广就是典型案例。该系统在中东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5%,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1万吨。沙特阿拉伯一家制衣工厂采用该系统后,月电费从8万元人民币降至2万元,年减碳2000吨。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格力绿色技术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性。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表示:”格力掌握核心科技,不断深化内部治理水平,并且通过科技创新,让每一件产品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贡献力量”。这种以技术为支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国际化路径,使格力品牌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真正尊重和认可。
格力”国际领先”技术的全球应用版图不断扩展。多适应宽频高效转子压缩机技术已实现1-3HP热泵空调系列化应用,产品远销欧美市场。格力自主研发的”120°C+工业大容量高效高温离心式热泵”和”COP7.0+双级永磁变频螺杆冷水机组技术及应用”等创新成果,为全球能源低碳发展和工业碳中和提供了中国方案。格力电器总裁助理白荣耀介绍:”我们自主品牌占出口销售总额近70%,我们不是靠广告,是靠口碑赢市场,并推广格力的质量文化”。这种以自主品牌为主导的出口结构,在制造业中实属罕见,体现了格力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面对复杂的国际经贸环境,格力积极探索多元化全球布局。在深耕欧美、中东等传统市场的同时,格力正加速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区域市场,通过建设海外智能制造基地,构建更加均衡、抗风险的全球产业布局。格力在国际化进程中表现出的战略定力值得称道——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坚持自主创新、质量为先的发展理念,通过技术赋能提升全球用户的生活品质。董明珠呼吁:”行业要防止’内卷式’竞争,保持定力,练好内功”。这一理念对于中国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从跟随标准到制定标准,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从价格竞争到价值竞争,格力的国际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在”双碳”目标和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格力凭借在节能环保技术领域的先发优势,正在将中国创新的种子播撒到世界各地。未来,随着海外区域销售公司试点和智能制造基地布局的完善,格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为中国制造赢得更大尊重。正如格力品牌主张所言——”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不仅是商业口号,更是中国制造业共同追求的价值理想,格力正通过一项项硬核技术创新,将这一理想变为现实。
结语:创新永无止境,格力智造的未来图景
格力电器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中国制造业自强不息、创新不止的奋斗史诗。从当年那个年产不到2万台的空调小厂,到今天拥有50项”国际领先”技术、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元化科技集团,格力用三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回望格力来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以”掌握核心科技”为根本、以自主创新为灵魂、以高质量发展为追求的战略主线。这条主线贯穿格力发展的各个阶段,成为企业应对各种挑战、把握时代机遇的制胜法宝。
格力成功的关键在于将创新基因深植企业骨髓。格力电器实行科研投入”按需分配,不设上限”的原则,构建了以国家级科研平台为依托的多层次研发体系。截至2022年9月,格力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0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3126件,连续六年进入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在格力全球最大的空调研发中心,攻下了一连串顶尖技术难关:每台每年可节电440度的1赫兹变频空调、摆脱氟利昂依赖的R290环保冷媒空调、改变北方传统供暖模式的双级变频压缩机、无稀土磁阻变频压缩机等。这些创新成果不是偶然得之,而是格力长期坚持”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发展理念的必然结果。董明珠曾强调:”企业的价值不仅在于盈利,更在于为社会创造福祉”。这种超越商业本身的价值追求,成为格力持续创新的深层动力。
格力模式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启示意义深远。首先,格力证明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主创新。从当年购买国外设备被”留有几个功能不让你使用”,到今天主导国际标准制定,格力走过的路正是中国制造业突破”卡脖子”困境的生动写照。其次,格力展示了传统制造业通过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路径。从空调到智能装备,从家电到芯片,格力的多元化不是盲目扩张,而是基于技术协同的战略布局。再次,格力创新实践体现了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格力不仅自身坚持创新,还通过”从核心技术突破产业难题,并向上下游延展产业链条,带领产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双碳’绿色转型”,发挥了行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
面向未来,格力正以更加开放的创新生态拥抱全球产业变革。在”双碳”目标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格力在绿色智能领域的布局展现出前瞻性战略眼光。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芯片工厂、水机绿色智造基地、光伏直驱空调系统等一系列创新项目,彰显了格力在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的关键卡位。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表示:”现在我们的目光已经聚焦于智能制造,未来还将在这条新路上摸索与实践,推动工业整体升级”。这种持续创新的战略定力,将使格力在未来产业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格力故事是中国制造业集体崛起的缩影。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更多像格力这样以创新为使命、以品质为生命的企业。正如董明珠所言:”造芯不是格力的选择题,而是中国制造的必答题”。这道”必答题”不仅关乎一家企业的兴衰,更关乎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全球地位。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产业格局中,格力以自主创新为”定海神针”,正在书写中国制造的新传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格力电器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从”好空调格力造”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句品牌主张的演变,折射出中国企业群体从产品自信到技术自信、从产业自信到文化自信的深刻转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格力将继续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描绘中国智造更加壮丽的时代画卷,为全球消费者创造更多美好生活体验,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创新永无止境,格力的未来篇章将更加精彩纷呈。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BBB、DMS(B2B)与SB2B商城系统对比分析:2B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大解决方案
- GREE格力电器“国际首创”两项压缩机技术通过“国际领先”鉴定;为“中国智造”增添新注脚
- GREE格力电器:以自主创新铸就中国智造新标杆;30余年时间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 ANTA安踏战略投资韩国Musinsa,在中国开100家门店:撬动Z世代潮流的生态协同实验
- 从“符号价值”到“情绪价值”——Gucci 失速背后,奢侈品逻辑正在重置
- 为什么全渠道零售必须重做库存一盘货?DigiOS-OMS库存中心:全渠道库存管理中枢
- 全渠道时代的商品管理中枢:商派DigiOS-OMS商品中心(PIM)能力解析
- 黯然离场!盒马将关闭所有“盒马X会员店”,截止8月31日!会员制的中国困境···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B2B/B2B2b/S2B2B数字化系统 经销商订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