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言:全地形车行业的全球化新格局
全地形车(All-Terrain Vehicle,简称ATV)作为非公路休闲车的重要分支,自1970年本田US90问世以来,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技术演进和市场变革。2025年的今天,全球ATV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结构性转变:一方面,北美传统巨头如北极星(Polaris)仍保持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商凭借产品性价比和技术创新快速崛起,正在重塑全球休闲越野产业格局。
根据头豹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及中国全地形车行业报告》,中国ATV出口规模从2018年的10.25万辆、2.5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预计的48.73万辆、1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这一迅猛增长态势背后,是中国制造业在高端休闲越野领域的集体突破,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生动体现。
本文将全面剖析全球及中国全地形车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入解读市场格局演变、技术发展趋势、消费行为变迁以及中国企业出海战略,为行业参与者提供全景式洞察与前瞻性判断。

全地形车行业概述:产品分类与技术演进
产品定义与分类体系
根据国家标准《GB/T24936-2010全地形车术语》,全地形车属于非公路休闲车制造领域,按动力类型可分为电动和内燃机式,按结构则主要分为三大类:

- ATV(四轮全地形车):最高时速可达136公里的单人/双人车型,采用车把控制,具有出色的越野性能,广泛应用于户外运动和休闲娱乐领域。
- UTV(多功能全地形车):2-6人座带防滚架的商用车型,配备并排座位,可用于设备拖运,在工业、农业及休闲领域展现出多样化应用。
- Go-kart(娱乐场地车):以意大利品牌主导高端市场的娱乐场地车,主要用于特定场地内的竞技和娱乐。
从行业分类看,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及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全地形车分别归属于”3770非公路休闲车及零配件制造”和”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技术演进:从燃油到电驱动的革命
全地形车的动力技术经历了从燃油到电驱动的显著演进。早期以本田US90为代表的内燃机车型主导市场数十年,而近年来电驱动系统凭借其独特优势迅速崛起:
技术参数 | 电驱动系统 | 800cc燃油发动机 |
---|---|---|
峰值扭矩 | 140Nm(0-2,500rpm) | 82Nm(4,500-6,500rpm) |
20km/h扭矩输出 | 138Nm(直接输出) | 48Nm(需降档) |
油门响应时间 | 0.1秒 | 0.8秒 |
能量效率 | 92%(0-3,500rpm) | 35%(3,000-7,000rpm) |
日常维护 | 每2年检查线束 | 每500km换机油 |
运营成本 | 0.3元/km | 1.2元/km |
环境适应性 | 高原无衰减,-20℃直接启动 | 高海拔性能下降,低温启动困难 |
电驱动系统在全地形应用场景中展现出全方位技术优势:在3,000米高原环境下性能不会衰减,-20℃低温条件下无需预热即可启动,零排放、零噪音的环保特性使其成为自然保护区、林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理想选择。在极限越野工况下,电驱可稳定攀爬40°岩石坡,能够轻松应对500kg重载起步,30°坡道起步无溜坡风险,50km/h速度下超车仅需0.5秒即可输出80%扭矩。
“电驱动不是未来,而是现在。它在全地形应用中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特别是在扭矩响应和环境友好性方面。” 渤赛动力技术负责人表示。
全球市场格局:三足鼎立与集中化趋势
品牌竞争格局演变
全球全地形车市场经过50年发展,已形成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从历史演进看,1971年本田率先将ATV引入美国市场,随后雅马哈、川崎和铃木等日本制造商迅速跟进。1985年,美国本土企业北极星加入市场,推动了行业蓬勃发展。2018-2023年间,市场格局发生显著变化:
- 北极星(Polaris):市场份额从33%提升至37%,巩固了行业龙头地位。
- 传统美日厂商:从分散竞争走向整合,本田(29%)、Can-Am(15%)、雅马哈(14%)等品牌被统一归类为”其他美日厂商”,共占54%市场份额。
- 中国制造商:从2018年未能独立列示到2023年占据8%市场份额(其中春风动力占6%),呈现快速崛起态势。
全球ATV产能仍主要集中在北美(约52%)和日本(约29%),但中国制造商的份额提升标志着全球产业格局正在重构。
市场集中化特征
中国全地形车出口市场呈现出高度集中化特征:
2024年中国全地形车主要企业出口占比情况:
- 春风动力:72.62%(行业龙头)
- 涛涛车业、重庆润通、林海动力:24.46%(三家企业合计)
- 其他企业:2.92%
前四家企业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95.60%和97.08%,形成”一超多强”的市场结构。春风动力作为行业领军者,市场份额长期稳定在65%-75%区间,展现出较强的市场控制力。
中国市场分析:外向型增长与差异化突围
出口主导的增长模式
中国全地形车产业呈现显著的外向型特征,2018-2024年间产品外销占比持续保持在95%以上。出口规模从2018年的10.25万辆、2.58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预计的48.73万辆、12亿美元,主要呈现三个阶段:
- 快速增长期(2018-2021):出口量从10.25万辆增至44.53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60%。
- 调整期(2022-2023):受全球经济波动影响,出口量和金额有所回落。
- 复苏期(2024):预计出口量达48.73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2%。

值得注意的是,内销比例长期在1-5%之间波动,2020-2021年甚至达到99%的出口峰值,反映出国内市场仍有巨大开发空间。
中国企业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中国全地形车企业通过高性价比和差异化策略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竞争格局:
对比维度 | 涛涛车业 | 春风动力 | 九号公司 |
---|---|---|---|
产品定位 | 小排量为主,向大排量拓展 | 聚焦中大排量(400-1,000CC) | 主打高性能产品线 |
技术特点 | 完成300CC发动机自主研发 | 运动性能导向,布局新能源技术 | 创新设计(如30寸轮胎) |
市场策略 | 通过DENAGO品牌进军北美 | 全球化布局,多场景应用 | 注重细分场景(爬山、竞技等) |
价格策略 | 性价比突出 | 接近国际品牌性能,价格低20-30% | 高性能溢价 |
以春风动力CFORCE 1000 EPS 2UP 2023型号为例,其定价15,999美元,较北极星同级产品SPORTSMAN XP 1000 S的22,239美元具有明显价格优势,而技术规格相近(排量963cc vs 952cc),油箱容量甚至更大(7.3加仑 vs 5.25加仑)。
在区域市场拓展方面,2018-2024年间:
- 北美市场营收从6.93亿元增长至45.35亿元
- 欧洲市场从7.04亿元扩张至40.05亿元
- 2021年两个市场同比增速分别达107%和119%
“我们不是简单做低价,而是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优化成本结构。中国供应链的优势让我们能做到这一点。” 春风动力国际业务负责人表示。
消费趋势变迁:从工具到生活方式的转变
用户结构与用途演变
全地形车市场经历了从商用工具向个人休闲的深刻转变:


- 客户结构:2000年商业客户占比60%,个人仅40%;到2013年,个人消费者(赛车手、探险爱好者、猎户、庄园主等)占比大幅攀升至84.2%,商业客户(度假村、运动场、伐木厂等)下降至14.4%。
- 使用场景:休闲娱乐用途(赛道骑行、沙丘骑行、攀岩、狩猎等)从2005年的10%提升至2014年的40%,反映出全地形车正从生产工具发展为兼具实用性与休闲性的消费品。
用户画像的多元化趋势
全地形车用户群体呈现出明显的代际更迭和多元化特征:
- 年龄结构:2016-2021年间,婴儿潮一代占比从36%下降到27%,千禧一代从22%显著上升至30%,Z世代从1%增长到5%。
- 性别与种族:女性用户比例从15%提升至16%,西班牙裔用户从6%增长到9%。
这一变化促使行业在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上作出调整:
- 推出智能互联功能
- 开发更多入门级产品
- 提供个性化定制选项
- 加大社交媒体营销力度
- 开展多元文化营销活动
“年轻一代不仅把ATV当作交通工具,更是社交媒介和生活方式表达。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产品定位。” 某美系品牌市场总监表示。
产品结构转型:从ATV到SSV/UTV的主导地位
市场结构性变革
全地形车市场经历了从传统ATV主导向SSV(Side-by-Side Vehicle)和UTV转型的结构性变革:
- 传统ATV销量从2008年的66.5万辆下滑至2024年的34万辆
- SSV和UTV品类则从29万辆增长至62万辆
- 2014年达到拐点:SSV+UTV销量(41.3万辆)首次接近ATV(41.9万辆)
这一转变反映了消费需求从专业越野向多功能休闲的转变,消费者更看重:
- 乘坐舒适性
- 社交属性(多人共乘)
- 多功能性(载货、拖挂等)
- 安全性(防滚架等设计)
未来产品趋势
基于当前发展态势,未来全地形车产品将呈现以下趋势:
- 电动化加速:环保政策趋严和技术进步将推动电驱动系统普及
- 智能化升级:自动驾驶辅助、车联网等技术应用
- 场景细分化:针对狩猎、农场、救援等特定场景的专用车型
- 模块化设计:可快速更换的功能模块,提升多场景适应性
“未来的UTV不仅是车辆,更是移动的生活空间和智能终端。” 某新锐品牌产品经理预测。
市场规模预测与增长潜力
全球市场展望
全球全地形车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21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77亿美元,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 区域分布:北美市场占据主导地位,ATV和并排车辆分别占据67-71%和89-91%的市场份额。
- 品类增长:
- 北美ATV销量:2024年24万辆→2030年28.4万辆(年均增长2-3%)
- 并排车辆销量:2024年56.5万辆→2030年66.8万辆
- 价格趋势:全球零售均价从2024年的2.2万美元/辆上涨至2030年的2.4万美元/辆。
中国市场潜力
中国全地形车市场虽然当前以内销为主,但潜力巨大:
- 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的144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369亿元
- 驱动因素:
- 户外休闲文化普及
- 乡村旅游发展
- 高端消费群体扩大
- 电动化产品接受度提高
“中国市场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当人均GDP达到一定阈值,休闲越野市场将迎来拐点。” 头豹研究院分析师指出。
中国品牌国际化路径与战略建议
成功经验借鉴:北极星案例研究
北极星(Polaris)的成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其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

-
战略前瞻性:
- 1994-2005年:从雪地摩托转向全地形车(雪地摩托收入占比从44%降至14%)
- 2005-2009年:在ATV下滑背景下提前布局UTV产品线
- 2009-2015年:UTV市场爆发期(CAGR11%)巩固先发优势
-
产品创新力: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建立覆盖多细分市场的完整产品矩阵
- 动力系统、底盘调教等领域形成专利壁垒
-
渠道建设能力:
- 直营与经销相结合
- 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
- 数字化转型提升渠道效率
对中国企业的战略建议
基于行业发展趋势和中国企业现状,提出以下战略建议:
-
技术突破路径:
- 聚焦电驱动系统核心技术研发
- 开发适应不同地形和气候的智能控制系统
- 提升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
-
品牌建设策略:
- 从OEM/ODM向自主品牌转型
- 通过赛事赞助、极限挑战等活动提升品牌影响力
- 建立差异化品牌定位(如”智能电动越野专家”)
-
渠道深耕方法:
- 与当地头部经销商建立战略合作
- 建立海外仓储和服务中心
- 发展线上直销+线下体验的混合渠道模式
-
市场拓展重点:
- 巩固北美、欧洲成熟市场
- 开拓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
- 培育国内高端消费市场
-
供应链优化方向:
- 全球化供应链布局
- 关键零部件双源或多源策略
-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
“中国品牌需要从’性价比’转向’品价比’,最终实现’品牌溢价’的跨越。” 行业专家建议。
结论:中国制造重塑全球休闲越野格局
全地形车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从产品技术看,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从市场格局看,中国制造商集体崛起,挑战传统美日巨头主导地位;从消费趋势看,休闲化、年轻化、多元化特征日益明显。
中国全地形车产业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正逐步向”领跑”地位迈进。凭借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快速迭代的创新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中国企业有望在未来5-10年内重塑全球休闲越野产业格局。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企业需要在核心技术、品牌建设、渠道服务等方面持续投入,平衡短期出口增长与长期品牌培育的关系,最终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质变。正如春风动力等领军企业所展示的,这条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户外休闲市场的持续扩张和消费升级趋势的深化,全地形车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中国制造商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唯有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本、品牌引领的发展路径,才能真正实现从”出海”到”全球化”的跨越,在全球休闲越野新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OMS系统(业务中台)如何解决品牌O2O全渠道融合的困境?|商派OMS
- 中国外卖与即时零售重塑互联网行业格局:《高盛报告:阿里(淘宝)、京东和美团的电商外卖大战——食品&即时配送TAM与跨品类销售》
- 2025年「Q2出海品牌社媒影响力榜单」新零售类TOP20榜单:泡泡玛特、霸王茶姬、名创优品、花知晓和春风动力上榜
- 中国全地形车产业崛起:北极星(Polaris)PK春风动力;全球化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 腾讯研究院 | AI 浪潮中的中国品牌优势解码:华为、小米、大疆、科大讯飞等品牌从技术破壁到生态领跑的全维突围
- CHANEL香奈儿尊享服务工坊首进上海:重塑奢侈品服务新范式
- 2025 中国消费新蓝海:从宠物经济到 AI 零售,五大万亿市场的破局密码
- 股价暴涨38%,东方甄选“去网红董宇辉”实验成功!俞敏洪和董宇辉谁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B2B/B2B2b/S2B2B数字化系统 经销商订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