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 DeepSeek-R1 模型在 2025 年掀起大众 AI 热潮,当腾讯混元大模型与京东言犀大模型在产业场景中落地生根,中国品牌正在 AI 技术革命的浪潮中完成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蜕变。
腾讯营销洞察(TMI)联合京东消费及产业研究院、腾讯研究院发布的《AI 浪潮下的中国品牌 – 2025 年 AI 发展趋势报告》,通过 4674 份消费者调研与多维度市场分析,勾勒出一幅中国品牌在 AI 技术加持下的成长图谱。从 3C 数码到智能家居,从技术创新到用户心智占领,中国品牌正以 “技术 + 场景 + 情感” 的三维策略,在 AI 时代重构全球竞争格局。
技术觉醒:从跟跑到并跑的中国 AI 力量崛起
2020 年被视为 AI 技术爆发的元年,OpenAI 的 GPT-3 展现出 “涌现能力”,AlphaFold 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中取得突破;2022 年 ChatGPT 的横空出世引发生成式 AI 热潮,同年 NVIDIA 推出 Hopper 架构 GPU 提升 AI 算力;
2023-2024 年,GPT-4 融合文本与图像的多模态能力,Anthropic 的 Claude、Google 的 Gemini 系列以及 Meta 的 LLaMA 开源模型相继登场。在这场全球 AI 竞赛中,中国力量从未缺席 ——2023 年腾讯推出混元大模型,京东发布自研产业大模型,2024 年腾讯广告推出商业内容 AIGC 平台 “妙思” 与智能助手 “腾讯元宝”,2025 年 “腾讯广告妙播” 为商家提供 7×24 小时 AI 直播电商解决方案。
技术突破带来的市场认知正在发生质变。调研数据显示,超一半受访用户表示对 AI 技术较为熟悉,80% 的用户认为 AI 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部分问题,其中 39% 的用户感知到 AI 技术快速发展,21% 认为 AI 技术已发展得比较成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在国内外技术对比中,11% 的消费者认为国内 AI 技术明显优于海外,16% 认为略有优势,21% 认为不相上下,合计 56% 的消费者认为国内 AI 技术不弱于海外,这一数据折射出中国品牌在 AI 领域的技术自信正在形成。
华为、小米、联想、OPPO、大疆、科大讯飞、海尔、科沃斯等品牌成为消费者提及 AI 时关联度高的代表,超 7 成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 AI 技术应用表示认可。其中 44.1% 认为 “AI 功能应用快速,3C 数码和家电表现突出”,28.9% 表示 “技术已达国际一流水平”,19.6% 认为 “技术基底扎实,在特定垂直领域形成突破优势”。这种认可不仅源于技术参数的提升,更来自于本土化应用的创新 —— 当海外 AI 模型还在适应多语言环境时,中国品牌已在中文语境理解、方言识别、文化习俗适配等方面构建起独特优势。
场景渗透:从功能创新到生活方式重构的消费革命
AI 技术对消费市场的重构,正在从产品功能创新向生活方式重构演进。报告显示,智能穿戴产品(63%)、大家电(60%)、小家电(60%)、手机(58%)、汽车(45%)成为消费者最感兴趣的 AI 实物产品,而寻医问诊(58%)、服装饰品购买(45%)、美妆产品购买(43%)等服务场景也因 AI 技术注入焕发新生。这种渗透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对消费路径、使用体验乃至生活习惯的彻底重塑。
在健康管理场景中,智能穿戴设备通过 AI 算法实现心率异常预警、睡眠质量分析,71% 的消费者将健康管理列为选购智能穿戴产品的首要需求;在安全防护领域,63% 的家电用户关注 AI 带来的安全防护功能,72% 的机器人用户重视家人照护能力;在学习教育场景,AI 学习机以 89% 的关注度成为家长首选,其精准学习路径规划与个性化知识图谱构建能力,正在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更值得关注的是,能够在多场景下使用的 AI 终端产品更受青睐,如智能手表既满足健康监测需求,又能实现运动训练、智能家居联动等功能,体现了消费者对 “一品多用” 的智能化生活向往。
从销售数据看,AI 技术正在成为市场增长的新引擎。2025 年京东一季度 AI 类产品销售同比增速惊人:AI 平板超过 200%,AI 电纸书、智能机器人、AI 学习硬件超过 150%,AI 眼镜、AI PC 超过 100%。这些增长并非简单的市场扩容,而是消费升级的直接体现 ——47% 的消费者表示未来购买产品 “必须要融合 AI 技术和能力”,仅 4% 认为 AI 可有可无。当 AI 从 “惊喜功能” 变为 “必备配置”,中国品牌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领域的提前布局,正在转化为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不同消费群体对 AI 场景的需求呈现显著差异,勾勒出一幅立体的消费画像:30 + 岁的职场资深人士作为 AI 产品的 “重度用户”,对带 AI 技术的机器人、安全监控产品、汽车、智能穿戴、医疗产品兴趣浓厚,75% 的他们将高效办公列为电脑选购的核心需求;30-39 岁的 “当家掌柜” 更关注家庭场景,儿童教育(TGI=128)、安全防护(TGI=119)、家居环境智能调节(TGI=114)是其主要诉求;30 岁以下的单身青年则展现出鲜明的性别差异,男性偏爱电脑、机器人、汽车等个人娱乐场景产品,女性则对翻译机(TGI=129)、智能穿戴(TGI=121)、美妆试妆(TGI=156)等提升生活品质的应用更感兴趣。
心智构建:从技术认知到情感认同的品牌升维
在 AI 技术普及的过程中,中国品牌正在经历从 “技术提供者” 到 “生活伙伴” 的角色转变。当 69% 的消费者认为接入 AI 技术的品牌 “有科技感”,64% 认为 “技术领先”,63% 认为 “创新能力强” 时,品牌心智的构建已超越功能层面,进入情感认同的深水区。消费者期待中国品牌不仅是技术的载体,更能成为 “有远见的生活方式引领者” 和 “有温度的情感陪伴者”,这种期待为品牌价值提升开辟了新路径。
品牌传播渠道的选择直接影响 AI 心智的构建效率。报告显示,微信生态(66%)、短视频平台(43%)、电商购物平台(28%)成为激发消费者 AI 产品兴趣的主要渠道。其中微信公众号(35%)、视频号(30%)、朋友圈(25%)构成微信生态的 “铁三角”,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则以场景化内容激发购买欲望。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对品牌认知影响显著:来自政府官方的报道(TGI=117)、品牌官方的深度分析文章(TGI=117)、行业白皮书(TGI=127)等内容,比普通广告更能建立技术信任感。
内容形式的创新是突破信息过载的关键。产品发布会(TGI=124)、技术科普(TGI=127)、深度分析文章(TGI=119)等专业内容对职场资深人士更具吸引力;当家掌柜则偏爱产品使用教程(TGI=106)、测评攻略(TGI=105)等实用信息;单身青年尤其是男性,对纪录片(TGI=120)、场景化短剧(TGI=111)、探店探厂(TGI=108)等沉浸式内容兴趣浓厚。这种差异化的内容偏好要求品牌建立 “精准触达” 的传播策略 —— 为职场精英提供技术白皮书,为家庭主妇制作使用指南,为年轻群体打造互动短剧,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技术 + 情感” 的双重价值传递正在重塑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当腾讯广告的 “妙系列”AI 产品(妙思、妙问、妙播)构建起全链路营销闭环,当京东 1.4 万个智能体解决 18% 的工作内容,中国品牌正在证明:AI 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情感纽带。消费者对 AI 产品的满意度评分显示,智能穿戴产品(8.9 分)、家用医疗产品(8.7 分)、教育产品(8.4 分)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品类得分最高,而 AI 投资咨询(6.9 分)、美妆试妆服务(7.1 分)等复杂场景仍有提升空间。这种反馈为品牌指明了改进方向 —— 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更要关注用户体验的细腻度与情感共鸣的深度。
未来图谱:从产业融合到生态构建的长期主义
AI 技术的未来发展,将呈现 “技术深化 + 场景拓展 + 生态融合” 的三维趋势。
在技术层面,模型与 Agent 技术的迭代升级正在开启新可能,腾讯混元大模型通过多轮对话理解能力,京东言犀大模型在零售、物流、健康等产业场景的落地,展示了从通用大模型到垂直领域深耕的发展路径。消费者对 AI 的期待也从 “解决简单问题” 向 “处理复杂任务” 升级,41% 的用户认为 AI”能解决大部分需求,但高难度响应仍需优化”,这要求品牌在算法精度、数据广度、场景深度上持续投入。
非 3C 领域的 AI 应用将成为新的增长极。当前 AI 技术在 3C 数码和家电领域的应用已相对成熟,未来在服饰美妆、医疗健康、教育、养老等领域的渗透值得期待。报告显示,45% 的消费者对家用医疗产品的 AI 功能感兴趣,43% 期待儿童教育产品的 AI 创新,这种需求正在倒逼传统产业升级。例如,AI 在美妆领域的试妆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影像诊断、在教育领域的个性化学习系统,都可能重构行业竞争格局,为中国品牌开辟 “换道超车” 的新赛道。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将是长期课题。尽管 56% 的消费者认为国内 AI 技术不弱于海外,但在某些基础算法、核心芯片等领域,中国品牌仍面临 “卡脖子” 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独特需求(如方言识别、中医诊断、适老化设计)为本土品牌提供了创新沃土。未来的竞争将不仅是技术参数的比拼,更是 “全球技术 + 本土场景” 融合能力的较量 —— 既能吸收全球技术精华,又能扎根中国市场需求的品牌,将在 AI 全球化进程中占据先机。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AI 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价值链条。京东消费及产业研究院指出,大模型的真正价值在于产业应用,中国丰富的产业基础、应用场景和数据积累,为大模型发展提供了沃土。当 AI 技术从营销端渗透到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全环节,当智能体(Intelligent Agent)成为企业运营的标配,中国品牌将实现从 “制造” 到 “智造” 再到 “创造” 的三级跳。腾讯 “ima.copilot” 智能工作台、京东智能体解决 18% 工作内容的实践,只是这场产业变革的开端。
站在 2025 年的时间节点回望,AI 技术对中国品牌的影响已超越技术层面,成为驱动产业升级、消费变革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力量。从腾讯混元大模型的技术突破,到华为、小米在智能终端的场景创新,再到海尔、科沃斯在智能家居的生态构建,中国品牌正在 AI 浪潮中书写新的商业传奇。正如报告所指出的,消费者期待中国品牌成为 “有技术、有创新、有远见、有温度” 的代名词,这四个维度不仅是品牌建设的方向,更是 AI 时代中国品牌赢得全球竞争的核心密码。
当 DeepSeek-R1 的光芒照亮大众 AI 的未来,当腾讯 “妙播” 的 AI 直播 24 小时不停歇,当京东智能体为 50 万商家提升效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演进,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数字时代的再次崛起。AI 浪潮下的中国品牌,正在用技术创新定义 “中国智造” 的新高度,用场景洞察重构全球消费的新范式,用情感共鸣书写品牌价值的新传奇。这既是属于中国品牌的黄金时代,也是属于每一个消费者的智能纪元。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OMS系统(业务中台)如何解决品牌O2O全渠道融合的困境?|商派OMS
- 中国外卖与即时零售重塑互联网行业格局:《高盛报告:阿里(淘宝)、京东和美团的电商外卖大战——食品&即时配送TAM与跨品类销售》
- 2025年「Q2出海品牌社媒影响力榜单」新零售类TOP20榜单:泡泡玛特、霸王茶姬、名创优品、花知晓和春风动力上榜
- 中国全地形车产业崛起:北极星(Polaris)PK春风动力;全球化浪潮下的机遇与挑战
- 腾讯研究院 | AI 浪潮中的中国品牌优势解码:华为、小米、大疆、科大讯飞等品牌从技术破壁到生态领跑的全维突围
- CHANEL香奈儿尊享服务工坊首进上海:重塑奢侈品服务新范式
- 2025 中国消费新蓝海:从宠物经济到 AI 零售,五大万亿市场的破局密码
- 股价暴涨38%,东方甄选“去网红董宇辉”实验成功!俞敏洪和董宇辉谁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B2B/B2B2b/S2B2B数字化系统 经销商订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