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经济走势:内需外需双轮驱动,短期隐忧与长期韧性并存
2025 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 “开门红”,实际 GDP 增速达 5.4%,与 2024 年四季度持平且超市场预期。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国内政策的前置发力,使得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展现出较强韧性,如促消费政策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4.6%,基建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升至 4.2%;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短期利好,特朗普政府对华加征关税节奏超预期,引发企业 “抢出口” 热潮,推动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 5.8%,其中 3 月单月出口增速达 12.4%。
然而,后续经济发展仍面临诸多隐忧。内需方面,生产强于需求的格局未改,一季度 GDP 平减指数连续第八个季度为负,反映出物价持续低位波动;房地产市场虽投资降幅收窄至 – 9.9%,但新房销售同比下滑,房企库存压力巨大,十大城市库销比达 19 个月,处于历史高位,市场企稳前景不明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效果边际递减,家电、汽车等消费增速较去年四季度有所回落。外需方面,尽管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关税降幅超预期,二季度出口仍有支撑,但长期来看,中美博弈可能长期拉锯,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尤其是美国对全球供应链的重构政策,可能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持续压力。
从产出端看,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5%,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提升至 7.1%,主要受 “抢出口”、“两新” 政策及基建投资拉动。电气机械、计算机通讯设备等行业因 “抢出口” 实现高速增长,通用设备和汽车行业受 “两新” 政策带动增速显著上行,钢材、水泥等基建上游产品产量也维持较高增速。展望二季度,在中美关税博弈阶段性缓和的窗口期内,企业可能继续加速 “抢出口”,叠加国内增量政策对消费和基建的托底,国内生产有望保持强劲。
二、政策分析:多维度政策加码,筑牢经济基本盘
面对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政府宏观政策储备充裕,从财政、货币、产业等多个维度发力,以稳定经济增长。
(一)财政政策:积极发力,支持基建与消费
一季度公共财政收入受物价走弱和企业所得税提前入库等因素影响,同比增速仅 – 1.1%,但财政通过加快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以及动用中央预拨资金等方式,确保基建投资维持高位。一季度基建投资同比增速达 11.5%,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拉动力量。未来,财政将进一步加快资金投放节奏,增设政策性金融工具,如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以支持基建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预计二季度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高位。同时,财政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通过育儿补贴、教育资源扩容等政策,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促进消费回暖。
(二)货币政策:灵活宽松,助力稳就业稳增长
一季度央行总量操作较为克制,但 “适度宽松” 取向不变。随着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经济需求,二季度货币政策转向稳就业稳增长,5 月实施降准降息,下调政策利率 0.1 个百分点,降准 0.5 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约 1 万亿元。同时,创设并加力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如降低支农支小再贷款等工具利率,增加科技创新、服务消费等领域的再贷款额度,引导信贷投向薄弱环节。此外,稳定资本市场被纳入货币政策框架,通过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政策等,增强市场稳定性。
(三)消费政策:提振信心,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加速落地,围绕增收减负、消费补贴、服务供给等多维度发力。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行动,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支持中小企业就业等方式,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加大以旧换新支持力度,追加 810 亿元以旧换新资金,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升级;培育新型消费场景,如低空旅游、沉浸式购物等,释放服务消费潜力。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一季度体育娱乐用品零售增速达 25.4%,线上商品零售增长 5.7%,消费整体呈现回暖态势。
(四)外贸与外资政策:稳定预期,拓展多元市场
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积极拓展多元化贸易伙伴,一季度对东盟、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较快,东盟继续稳居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出台政策支持企业 “出海”,如《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通知》,为企业提供政策、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在稳外资方面,《2025 年稳外资行动方案》提出 20 条措施,扩大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高质量外资项目。尽管一季度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下降 10.8%,但高技术产业利用外资占比提升至 29.1%,显示外资结构持续优化。
三、重点领域分析:投资、消费、外贸的结构性特征
(一)投资:基建托底,制造业分化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基建强、地产弱、制造业稳的格局。基建投资在财政资金支持下,一季度增速达 1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显著,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速回升。房地产投资虽降幅收窄,但新开工面积持续负增长,房企资金来源紧张,销售回款同比下降 3.3%,市场修复仍需时间。制造业投资增速平稳,装备制造业受 “抢出口” 和设备更新政策拉动增长 10.9%,但消费品制造业受关税冲击,纺织、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投资走弱。展望二季度,制造业投资韧性有望延续,尤其是电子设备、电气机械等行业在 “抢出口” 和技术升级带动下,投资或保持增长。
(二)消费:政策驱动回暖,结构持续优化
消费成为一季度经济增长的首要拉动项,对 GDP 增长贡献率达 51.7%。以旧换新政策带动通讯器材、家电等耐用品消费强劲增长,体育娱乐用品、文旅服务消费热度高涨,反映出消费结构向品质化、服务化升级。但居民 “就业 – 收入 – 消费” 循环尚未完全畅通,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 5.3%,青年失业率达 16.5%,制约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未来,随着稳就业政策加码和消费场景创新,二季度消费有望保持回暖态势,但需关注政策刺激效果的持续性。
(三)外贸:韧性凸显,市场多元化成效显著
一季度出口在 “抢出口” 效应和低基数支撑下保持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表现亮眼,机电产品中间品出口仍占重要地位,但消费电子类产品出口受关税影响有所减弱。进口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关税反制措施影响,同比下降 7.0%,但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需求旺盛。贸易差额保持顺差,显示中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仍具韧性。长期来看,拓展多元化市场和优化贸易结构是应对外部风险的关键,中国 – 东盟自贸区 3.0 版谈判完成,将为双方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合作带来新机遇。
四、全球经济与香港经济:外部环境复杂,香港表现稳健
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放缓,IMF 将 2025 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下调至 2.8%,贸易紧张局势和政策不确定性成为主要风险。美国经济一季度 GDP 增速转负,受 “抢进口” 和消费放缓影响,通胀粘性较强,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欧元区经济开局温和,制造业 PMI 有所回升,但服务业需求放缓,通胀下行趋势明确,欧央行降息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香港经济一季度同比增长 3.1%,得益于转口贸易激增和旅游业复苏。内地 “抢出口” 活动带动香港转口贸易额增长,访港旅客数量同比增长 8.9%,推动服务出口增长。资本市场方面,港股 IPO 市场活跃,恒生指数和科技指数涨幅领先全球,吸引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展望二季度,香港经济有望在贸易活动延续和政策支持下继续稳健扩张。
五、风险与展望:短期政策支撑有力,长期需破结构性难题
二季度中国经济在政策支撑下有望保持平稳运行,但需警惕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外部贸易环境恶化、国内就业压力等风险。短期内,“抢出口” 窗口期和政策红利将支撑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需解决内需不足、产业升级压力、全球供应链重构等结构性问题。
从政策展望看,政府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的货币政策,加大稳就业、促消费、扩投资力度,同时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等政策将为经济注入新动能。随着各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有望在挑战中展现更强韧性,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总体而言,2025 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凭借政策的精准发力和经济自身的韧性,有望实现平稳增长,但需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应对潜在风险,为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拥抱理性,繁花似锦:2024年中国个人护理行业全景洞察与战略指南
- 中国纸巾行业大变局!恒安、维达、中顺洁柔等纸巾巨头净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下一步路在何方?
- 酒饮行业深度分析:新消费浪潮的全面突围,茅台、五粮液等头部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 中国短剧出海浪潮:全球化布局与全链路赋能分析
- 《抖音、快手、微博、B站、小红书:五大平台KOL粉丝价值研究报告》解读:内容生态变革与创作者进化之路
- 从「情绪消费」到「精神快充」:解码抖音商城年轻人消费新范式|商派
- 2025香氛行业的未来革命:从Future Society的理想栖息地香氛到Bakhoor头发扩香器
- 科技赋能内衣行业:2025年科技内衣趋势深度剖析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B2B/B2B2b/S2B2B数字化系统 经销商订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