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踏品牌 CEO 徐阳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称:“我要吹个牛:3年之内安踏这个单品牌要在中国超过耐克。”
这不仅是本土品牌首次公开叫板国际巨头,更折射出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跃迁的深层变革。在这场全球运动市场的卡位战中,安踏以”品牌向上、价格向下、市场向外”的三维战略,开启了中国运动品牌的破局实验。
一、门店革命:从规模扩张到效能裂变
徐阳回归主品牌后的第一把火,点燃了安踏持续二十年的渠道模式。用”每开一家高效店关停十家低效店”的激进策略,将全国近万家门店推入洗牌周期。SKP商场的SV旗舰店月坪效达2万元,相当于普通门店的20倍,这个数字背后是渠道逻辑的根本转变——从跑马圈地的数量竞争,转向精准打击的质量战争。
这种门店革命本质上是用户思维的重构。安徽的超级安踏SS店将运动场景深度植入消费空间,SKP的SV店用高定服务锁定精英客群,差异化布局打破了大众市场与高端消费的界限。通过细分消费场景,安踏正在构建多层次的品牌矩阵:既能守住三四线城市的基本盘,又能在北上广深与国际品牌贴身肉搏。
二、价格悖论:供应链的极限挑战
“价格向下”战略看似与高端化背道而驰,实则暗含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创新。当徐阳要求”保持利润空间压缩终端售价”时,实则是向安踏的供应链体系发起总攻。通过数字化改造将订货周期从季度压缩至周级,柔性供应链使库存周转效率提升40%,这些数据背后是生产关系的深度重构。
这种反向定价策略打破了传统运动品牌的成本传导逻辑。就像优衣库用1900日元摇粒绒颠覆服装行业,安踏试图用极致性价比重构价值分配。当一双搭载氮科技的中底跑鞋定价下探至399元时,不仅冲击着国际品牌的技术溢价护城河,更可能引发运动鞋服行业的价值重估。
三、全球化破壁:在美国市场打巷战
纽约第五大道的安踏体验店即将开业,这个选址充满象征意味——中国品牌开始在国际巨头的腹地展开阵地战。不同于以往出海企业偏好的新兴市场,安踏选择在运动品牌竞争最惨烈的美国市场建立桥头堡,这种”硬碰硬”的布局策略,彰显着中国制造的技术自信。但全球化不仅是地理扩张,更是文化输出能力的较量。
安踏并购亚玛芬集团积累的国际化经验,正在转化为本土品牌的出海方法论:与Foot Locker等渠道巨头深度绑定,在波士顿设立创新研发中心,用”全球设计+中国智造”的模式破解文化折扣。这种立体化出海,正在改写”中国品牌=廉价代工”的旧剧本。
四、行业变局:逆周期扩张的冒险赌注
当耐克宣布全球裁员2%、阿迪达斯关闭亚太区办公室时,安踏却逆势启动10万人全球招募计划。这种战略分野折射出行业竞争态势的深刻变化:国际品牌收缩防守之际,正是本土品牌突击的最佳窗口期。
安踏的逆周期扩张,暗合中国新能源车出海的历史机遇,显示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主动姿态。但激进战略也暗藏风险。主品牌与FILA的增长瓶颈尚未完全突破,多品牌协同效应有待验证,海外市场拓展需要持续输血。
徐阳的三年之约,本质上是与时间的赛跑——要在国际品牌战略调整期完成关键布局,在国潮红利消退前建立品牌护城河。在这场中国运动品牌的突围战中,安踏的探索已超越商业竞争本身。
从晋江代工厂到市值全球第三的运动集团,安踏的进化史恰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微观缩影。当”品牌向上”遇见”价格向下”,当本土化根基嫁接全球化视野,这场充满张力的创新实验,或许正在书写中国品牌崛起的新范式。三年之约不仅是安踏与耐克的较量,更是中国品牌在全球商业文明中重新定位的里程碑之战。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2025「情绪消费」爆火:是消费升级,还是智商税?
- 2025年从DeepSeek到阿里云通义千问,中国大模型密集开源,加速推动中国AI生态发展
- 2025年加速布局三线及以下低线城市!屈臣氏watsons计划开设500家门店
- 2025年小红书商业内容爆款策略全解析:从用户洞察到内容引爆的实战方法论
- 2025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趋势分析:优胜者聚焦高增长市场(如机器人手术)和优化产品组合,实现收入增速16%
- 中国户外运动线上消费发展趋势深度解析:全国户外运动商户总量达 2.7 万家,户外运动线上消费人次突破 2 亿
- 2025 年中国家电零售与创新趋势解析:以旧换新国补激活需求,AI 技术渗透至研发、供应链、营销
- 拼多多的千亿利润密码:从“野蛮生长”到“新质供给”的战略跃迁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品牌云店新零售商城 品牌连锁O2O新零售商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