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中国智能电动车发展趋势洞察报告》(右方扫码,添加微信客服,可领取完整版报告)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智能电动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兴力量,正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汽车之家发布的《2024 中国智能电动车发展趋势洞察报告》,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本分析文章将围绕报告的核心内容展开,详细探讨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的发展趋势、配置发展、智能评价以及用户偏好等方面。
二、市场趋势
- 油电之争白热化,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
- 新能源渗透率在近五年持续走高,到 2024 年上半年已经达到 42%。随着偏远地区用户对插电混动车的接受度提升,预计到 2025 年新能源渗透率将冲刺 60%。汽车之家用户对新能源车的关注度也从 2020 年占比的 22.3% 增长到 2024 年上半年的 55.5%。
- 从车企的新车投放数据来看,燃油新车投放数量回落,2024 年上半年仅投放 272 款,同比下滑 19%,而新能源车新品投放加速,同比增长 41%。其中纯电动车的投放量为 186 款,同比增长 32%,混动车新品投放速度更快,2024 年上半年同期增速达 96%。
- “AI 定义汽车” 成为智能座舱发展新趋势
- 自 ChatGPT 于 2022 年问世以来,汽车行业迅速跟进,到 2024 年 4 月北京车展,AI 大模型已经实现批量上车。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布式向集中式升级,座舱域控加速上车,并且功能集成愈加丰富,呈现出芯片算力提升、舱泊舱驾融合、本土企业发力座舱芯片等三大趋势。
- 共享出行成为蓝海,市场规模前景广阔
- 智能驾驶技术的成熟将对传统出行领域产生巨大冲击。据预测,我国共享出行市场将在 2030 年达到 2.25 万亿元。不少城市对智能驾驶的测试和落地展现出积极的支持态度,陆续出台各种政策,2024 年 7 月 4 日,工信部公布了智能网联车 “车路云” 一体化应用试点名单,包括多个城市入选,同时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无人驾驶政策。

三、配置发展
- 智能座舱配置
- 渗透率大幅提升:至 2024 年 H1,新能源车智能座舱市场渗透率已经突破 80%,达到 84.3%,较 2019 年增长了 61.1 个百分点。
- 各配置发展情况
- 车联网:除 10 万以下还在努力,其他阵营几近 100% 覆盖。中国新势力(无主机厂背景)和海外豪华品牌车联网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 100%,中国主流和中国新势力(有主机厂背景)也已经达到 90%。
- OTA 在线升级:中国品牌全面领先,三个阵营均突破了 85%。海外主流品牌虽然 2022 年开始发力,但至 2024H1 仅达到 60% 的水平,海外豪华品牌持续波动向上,至 2024H1 已达到与中国主流品牌相当的水平。
- 10 英寸以上中控屏:全部品牌阵营的市场渗透率均达到了 90% 以上,几近全面普及。其中海外主流品牌在 2023 年同比下滑后,2024H1 超越中国主流品牌。
- 语音识别控制系统:除海外主流品牌外,其他阵营市场渗透率均超过 90%。海外主流品牌虽然也在持续上市,但 2023 年开始渗透率呈现出下降态势,至 2024H1 渗透率仅 83%。
- Wi-Fi 热点:10 – 30 万车型最爱,渗透率均超 90%。中国品牌渗透率快速实现覆盖,海外豪华品牌 2022 年发力,海外主流品牌增速放缓。
- 副驾驶娱乐屏:中国新势力(无主机厂背景)渗透率遥遥领先,至 2024H1 已经超过 50%,其中理想汽车在售车型 100% 标配。50 万以上市场渗透率增长稳定且快速向上。
- 后排多媒体屏幕:中国新势力品牌遥遥领先其他阵营。
- 车内 / 环境氛围灯:中国新势力(无主机厂背景)2020 年快速降温,至 2024H1 渗透率仅为 54%,中国新势力(有主机厂背景)起步较晚但增长迅速,至 2024H1 已经超越一众品牌,紧随海外豪华身后。
- 手机互联 / 映射:海外品牌渗透率高,至 2024H1 均超 70%,中国新势力(有主机厂背景)在 2021 年渗透率取得第一名后迅速下滑,至 2024H1 渗透率仅为 58%。
- AR – HUD:中档预算用户的最爱,渗透率遥遥领先。中国新势力(有主机厂背景)对其兴趣更大,20 – 30 万细分市场发展更迅速,至 2024H1 渗透率已经由 0 跃升至 22%。
- 手势控制:只有无主机厂背景的新势力在坚定不移向前冲,其他阵营渗透率均出现下降。
- 手机 APP 远程控制:2022 年是转折点,各阵营均实现冲高。中国新势力(无主机厂背景)渗透率已经达到 100%,中国新势力(有主机厂背景)也达到了 98%。
- 智能驾驶配置
- L2 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已达 50%:至 2024H1,新能源汽车市场 L2 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已经达到 50%。其中 2023 年 360 全景影像突然发力,至 2024H1 渗透率达到 58%,主动刹车在 2022 年实现飞跃性增长后稳步上升,至 2024H1 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 53.3%,车道居中保持在 2022 年也开启了提速,至 2024H1 渗透率进入第二梯队,达到了 34%。
- 各配置发展情况
- 主动刹车:早期配置在豪华车型上,2019 年中国新势力(无主机厂背景)打破格局,至 2024H1,稳步上升的海外豪华品牌与其他阵营拉开距离,渗透率近 96%,10 – 30 万细分市场 2022 年开始进入快车道,20 – 30 万至 224H1 渗透率已达 97%,跻身第一梯队。
- 自动泊车入位:中国新势力品牌渗透率整体恢复向上,至 2024H1,中国新势力(无主机厂背景)市场渗透率最高,达到 62%,中国新势力(有主机厂背景)与海外豪华品牌相当,分别达到 42% 和 46%。
- ACC 自适应巡航:海外主流呈下行态势,中国新势力(无主机厂背景)自 2022 年低谷期后快速回升向上,至 2024H1 已经位列第二名的位置,追赶海外主流品牌。
- 360 全景影像:中国新势力(有主机厂背景)飞速发展,渗透率一跃超越其他阵营夺得冠军,至 2024H1 依旧领先其他阵营,渗透率达到 87%,中国新势力(无主机厂背景)2023 年也开始发力追赶,至 2024H1,渗透率达到 77%。
- 并线辅助:中国新势力(有主机厂背景)2022 年开始持续发力,迅速向上,至 2024H1 已经超越其他全部阵营,取得第一,渗透率达到 64%。
- 车道保持辅助:中国主流品牌发展乏力,至 2024H1 渗透率仅为 37%,大部分品牌阵营渗透率均能达到 66% 以上。
四、智能评价
- 真场景智能评测体系
- 汽车之家 AH – IT 六维一体解决痛点,通过对领航辅助驾驶场景和十大事故场景测试等,全面评价智能汽车的性能。
- 领航辅助驾驶测试结果
- 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 1200 公里深度测试中,相比 2023 年冬测成绩提升显著,路段适配性几近 100%,接管次数明显减少。阿维塔 12 接管次数最少,腾势 N7 平均接管间隔也超过了 100km。大部分被测车型的有效变道率都能达到 90% 以上,但面对道路遗撒障碍物表现不尽如人意。
- 城市领航辅助驾驶:问界 M7Ultra 在各个场景下接管次数方面表现均为最佳。小米 SU7 夜间场景表现更好,问界 M7Ultra 晚高峰场景表现更好,理想 L6 平峰场景表现更好。
- 十大事故场景测试结果
- 对向车入侵逆行:AEB 60km/h 的测试工况下,6 台车中仅 1 台车可以避免碰撞,表现不佳。
- 路口电摩左转抢行:车辆采用减速避让策略,驾乘体验佳,不同时速下多数车辆能实现识别、制动和避免碰撞。
- 临危止步的儿童:50% 的车出现大幅减速,被追尾风险高,3 台车成功通过测试,2 台车有象征性减速动作。
- 夜间高速故障卡车:时速为 120km/h 的状态下,6 车均能做到成功识别和制动,但是仅 3 车可以避免碰撞。
- 突然消失的前车:当前车切出时间为 1.5 秒和 1 秒时,6 辆车全部可以识别、制动并避免碰撞,当前车切出时间预留到极端的 0.5 秒时,仅 4 辆车可以避免碰撞。
- 道路遗撒:5 台车成功识别障碍物,仅 3 台车成功避免碰撞。
- 路口逆光三轮车鬼探头:这是测试中唯一的 “全军覆没” 项目,虽然 5 台车可以识别,但仅 1 台车实现制动。
- 雨夜儿童横穿:AEB 工况时速为 30km/h 状态下,6 台车全部实现识别和制动,仅 3 车避免碰撞,主要原因是距离远时识别不稳定或者制动距离较短,同时制动力度不足。AEB 工况时速为 50km/h 状态下,2 台车可以识别、制动,且避免碰撞。
- 隧道雨雾事故车:时速为 60km/h 的状态下,6 车均能做到成功识别和制动,其中 4 车可以避免碰撞。时速为 80km/h 的状态下,4 车能做到成功识别和制动,仅 1 车可以避免碰撞。
五、用户偏好
- 购车关注因素
- 超过 50% 的新能源用户在选购时关注智能化,在全部关注因素中排名第 4。增程用户格外看重智能化,重要程度仅次于安全;中国新势力品牌智能化标签深入人心,智能化关注占比领先。90 后用户和 20 万以上中高端用户更加看重智能化。
- 智能座舱偏好
- 配置类别偏好:用户认为芯片等硬件类配置和中控屏等娱乐类配置最应标配,其次为交互类和网联类座舱配置关注度较低。纯电用户最为看重硬件,插混用户相对更加偏好交互,而增程用户看重交互和网联。
- 硬件类配置偏好:用户最为关注芯片的综合性能和算力。购车预算越高,越关注芯片品牌;中端用户看重算力,低端用户更关注综合性能。
- 驾享类配置偏好:用户最关注座椅基础功能和大尺寸中控屏带来更好的视听娱乐体验。20 万以下用户关注大尺寸中控大屏和车载 KTV 或拍照功能;20 – 40 万用户关注副驾娱乐屏;20 万以上用户关注高端音响和激光投影。
- 交互类配置偏好:用户最关注手机 APP 远程控制、语音识别控制系统等便捷化交互体验。20 万以上中高端用户追求更有科技感的交互体验和个性化设置,20 万以下中低端用户则更加关注手机 APP 远程控制。
- 网联类配置偏好:用户最关注 OTA 升级和 4G/5G 网络等基础性配置。20 万以下用户看重 Wi-Fi 热点,20 – 40 万中端用户关注 OTA。
- 智能驾驶偏好
- 66% 的用户已不满足于 L2 级别辅助驾驶,希望配备 L2+(高速辅助) 和 L2++(城市 NOA) 的高阶智驾能力。增程用户追求更加高阶的智驾,L2++ 级占比更高。越年轻的用户越愿意尝试高阶智驾,随着购车价位段的增长,用户对于辅助驾驶的级别要求越高。
- 安全类配置偏好:用户更加关注能够预判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做出反馈的智驾配置,如主动刹车。20 万以下用户更关注上坡辅助功能;20 万以上中高端用户更关注主动刹车功能。年长者因为视力和反应力的下降,更加需要夜视系统;年轻用户则关注开门预警。
- 辅助驾驶类配置偏好:ACC 自适应巡航和 360 全景影像最受关注。20 万以下用户偏好高精地图、车道居中保持;20 万以上中高端用户偏好主动转向、激光雷达。年长者对辅助驾驶类更加关注。
- 自动驾驶类配置偏好:高速路段自动驾驶辅助最受关注,或成为下阶段车辆搭载的主流配置。随着购车预算的上升,用户更加关注前沿类、新兴的自动驾驶功能,如城市路段自动驾驶、远程召唤、遥控泊车。年轻用户相比年长用户更偏好自动驾驶功能。
- 典型用户画像
- 都市智行家追求舒适、科技和前沿智驾。其 TGI 指数显示对车内 / 环境氛围灯(124)、AR – HUD(124)、HUD / 设置 DIY(121)、智能激光投影(131)、后排多媒体屏幕(124)、高速路段 + NOA 城市路段自动驾驶辅助系统(L2++ 级,139)、整体主动转向(135)等配置有较高偏好,表明他们追求更有科技感的交互体验和个性化设置,车内娱乐需求从前排延伸到后排,追求多屏和更好的视听体验,并且更加偏好前沿类、新兴的自动驾驶功能。
- 中年悠享派追求实用、便捷的智舱智驾功能。由于年龄和生活环境特点,他们期待语音识别功能带来更加便捷化的体验,如多音区识别、可见即可说、语音助手实体交互等,TGI 指数分别为 121 等。因视力和反应力下降,更需要安全、实用的辅助驾驶功能,如车道居中保持(TGI 指数 108)、夜视系统(TGI 指数 108)等自然语义识别功能点。
- 潮趣新世代追求沉浸式娱乐体验和高阶智驾。以 90 后为主,多居住在高线城市但收入不高。他们兴趣多元,首购用户为主且购车预算在 30 万以下,偏好中国新创品牌和海外豪华品牌。期待沉浸式娱乐体验,对车内 / 环境氛围灯(TGI 指数 182)、车载 KTV 或拍照(TGI 指数 118)、智能激光投影(TGI 指数 117)等有较高偏好,希望把车内空间变成 “娱乐场”。同时驾驶经验少,更关注泊车场景,对遥控泊车(TGI 指数 125)、自动泊车入位(TGI 指数 115)较为关注。
- 可能存在一些年龄较大(70 前)且收入中等或较低的用户群体,他们对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需求可能更偏向于基础和实用功能,对价格更为敏感,可能更关注车辆的性价比和传统的一些实用配置,如车辆的基本舒适性配置和较为成熟稳定的驾驶辅助功能。
- 还有部分年龄在 80 后且收入处于中高水平(家庭年收入可能在 20 – 30 万之间)的用户,他们可能处于都市智行家与中年悠享派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对于智能座舱,他们可能既关注一定的科技感和舒适性,又会考虑实用性和性价比;对于智能驾驶,他们可能希望在满足基本安全辅助驾驶的基础上,逐步尝试一些更高阶的功能,但不会像都市智行家那样追求极致的前沿科技。
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和变革的阶段,不同年龄段和收入水平的用户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和偏好。汽车企业需要深入了解这些典型用户画像,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在产品研发、配置优化和营销策略上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对智能电动车的期望,推动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17年坚守,京东快递员退休,有人公积金提取超20万元! 刘强东是真把快递员当“兄弟”!
- 美团2024年营收3376亿元,净利润为438亿元,增长105.7%;王兴:2025年AI唯一策略是进攻!|美团
- 银发消费新蓝海:当 “老年轻了” 遇上商业新浪潮,珠宝、美妆出现 “奶奶级” 消费新势力,咖啡店推出 “祖孙咖啡课”|商派
- 资讯|腾讯去年营收达6603亿元;安踏年入708亿元;大众集团多品牌裁员2万余人;奔驰投资AI机器人;小米扩建第二座电动汽车工厂
- 2025年以旧换新/购新“国家补贴”政策促进消费增长!—— 商派已助力顾家、苏泊尔、中兴、立邦、松下、雷士、飞利浦、博西等企业完成业务系统的国补对接
- 2024年韩国150强品牌价值分析:Coupang、三星、SK、LG电子、现代和起亚汽车、Cantata康塔塔咖啡、CJ 物流、KB金融集团上榜
- 2025年快消品洞察之个人护理品类市场与趋势分析 |美加净、屈臣氏、凡士林、妮维雅、半亩花田、玉兰油、欧舒丹、娇韵诗、香奈儿、海蓝之谜
- 零售业的未来:变革与重塑 ——2024 年零售业发展深度剖析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B2B/B2B2b/S2B2B数字化系统 经销商订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