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上周,家里的智能锁突然失灵,我本以为会是一场焦头烂额的持久战。没想到,在手机小程序下一个单,不到1小时,师傅就上门搞定了。这次体验,让我窥见了一个远比想象中庞大和智慧的新世界——家居后市场。
它不再是装个空调、修个马桶那么简单,而是正经历一场从“服务赋能”到“生态重构”的智能化升维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规模近9000亿、却鲜少被聚光灯照射的黄金赛道。
一、 故事的开端:当“房子”老了,家居“后半生”的价值被唤醒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身边讨论买新房的朋友似乎变少了,但琢磨着怎么把老房子翻新一下、让家住起来更舒服的邻居却越来越多。 这背后,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一个静悄悄却意义深远的转折:从增量开发步入存量时代。
根据《2025年中国家居后市场行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援引的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居住在房龄超过10年的住宅里,约35%的房屋房龄甚至超过20年。这意味着,大量我们正居住的房子,已经集中进入了“中年保养”和“老年焕新”的关键周期。

与此同时,我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剧变。过去,买家居产品可能是一锤子买卖,用个十年八年不坏不换。现在,我们不仅追求产品本身的质量,更看重它带来的持续体验和服务。想想看,你是不是也越来越在意送货安装是否及时、师傅是否专业、出了问题能不能快速解决?
《报告》指出,超七成消费者会将售后服务保障作为购买决策的重要考量。 政策东风也适时而来。从“老旧小区改造”到轰轰烈烈的“以旧换新”,国家层面正在大力推动家居消费更新周期的缩短。家,这个我们最熟悉的空间,其“后半生”的价值——维修、换新、局装、适老化改造等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激活。 一言以蔽之:房子的“老龄化”遇上消费的“升级化”,共同把家居后市场推向了舞台中央。
二、 什么是家居后市场?它远不止“售后”那么简单
很多人一听“后市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售后服务”。但今天的家居后市场,内涵要丰富得多。 根据《报告》的定义,家居后市场指的是在家具、家电、建材等家居产品完成销售后,围绕其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及回收处理等环节形成的一系列专业化服务生态。它涵盖了从配送、安装、维修、保养,到智能调试、旧改升级、以旧换新、环保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服务。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汽车的“4S店”服务,但场景换成了我们的家。它的核心环节是 “履约服务”——解决产品如何高效、专业、无痛地抵达消费者家中并实现其功能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这个市场有多大?《报告》数据显示,其规模已从2020年的571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649亿元,并预计在2025年达到7401亿元,到2029年将逼近9000亿大关。这是一个体量惊人且持续增长的蓝海。

三、 痛点与革命:传统模式的坍塌与平台型玩家的崛起
然而,这个巨大的市场,过去却长期处于“散、乱、慢”的原始状态。其核心矛盾在于:消费者和品牌商需要标准化、高效率、广覆盖的服务,但传统的服务供给却是高度非标、分散且依赖地域的。 1. 品牌商的“五重苦难” 对于家居品牌商(无论是大品牌还是中小商家)来说,自建售后服务网络简直是噩梦:
- ∙费用高昂:养一支全国性的师傅团队,工资、培训、管理成本是天文数字。
- ∙范围受限:服务网络很难走出核心城市,想覆盖全国?成本受不了;想下沉到县城乡镇?基本不可能。
- ∙响应迟缓:内部流程冗长,客户下单后等待时间长,体验差。
- ∙管理复杂:从招聘、培训到调度、监督,各个环节都能把管理层累垮。
- ∙质量难控:今天北京的师傅五星好评,明天县城的师傅可能就把客户家墙钻了个洞,服务质量像开盲盒。
2. 蓝领师傅的“生存困境” 另一头的蓝领师傅们,日子也不好过。活时有时无,旺季累死,淡季饿死。找活靠熟人介绍,渠道单一;客户比价严重,常常陷入低价竞争;收入不稳定,没有保障。他们是行业的核心交付者,却长期处于价值链的弱势端。 正是这些尖锐的痛点,催生了行业的革命者——第三方家居后市场履约服务平台。 它们像“滴滴”匹配出行一样,用互联网平台的方式,高效连接起海量的商家需求和社会化的师傅资源。 这个领域的玩家生态已经非常丰富:
- ∙头部综合平台:如奇兵到家、万师傅等,凭借全国性的师傅网络和智能调度系统,成为行业主力军。
- ∙品牌自建平台:如美的、创维等,主要服务于自身品牌,追求体验闭环。
- ∙垂直类平台:专注于家电、家具等特定领域,做深做透。
- ∙物流衍生平台:如顺丰丰修,依托物流网络做“送装一体”。

四、 案例深潜:看“奇兵到家”如何玩转这盘棋
我们以行业头部玩家奇兵到家为例,看看这些平台是如何具体破局的。
1. 破解“下沉难”:一张覆盖99.5%中国区域的网 家居服务最大的难点之一就是覆盖。奇兵到家聚合了380多万名专业师傅,其服务网络不仅覆盖一二线城市,更深度渗透到全国31个省的4万多个乡镇街道,覆盖率高达99.5%。这意味着,即使你在一个偏远乡镇买了张床,也可能很快就有师傅上门安装。这解决了品牌商靠自己根本无法实现的全国化、下沉市场服务难题。
2. 首创“反向撮合”,帮商家省钱高达45% 这招非常巧妙!传统平台多是“抽佣”模式,商家议价权弱。奇兵到家首创了 “商家定价,师傅接单” 的反向机制。商家可以根据订单情况,选择“一口价”、“师傅报价”或“自己定价”模式,把成本控制的主动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报告》提到,这能帮助商家平均降低45%的售后履约成本,对利润微薄的中小商家简直是雪中送炭。
3. 技术驱动效率:3秒响应,1小时预约 依托智能调度系统,平台能基于位置、技能、评价等数据,实现“人-单-地”的精准匹配。据说能做到下单后3秒内响应,1小时内师傅就预约上门。
这种效率,彻底颠覆了过去“今天下单,三天后联系”的传统体验。 通过构建“广泛覆盖+成本可控+高效响应”的核心能力,奇兵到家们正在成为家居产业新型的 “服务中台” ,让家居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得像收发快递一样顺畅可期。
五、 未来已来:智能化、生态化,战场正在升维
如果说现在的平台解决了“有没有”和“快不快”的问题,那么未来的竞争将围绕“好不好”和“聪不聪明”展开。
1. 智能家居:下一片服务蓝海,也是更大的挑战 智能锁、智能窗帘、全屋智能系统……这些产品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报告》指出一个严峻现实:智能家居的平均服务响应时间超过48小时,故障修复率仅为68%。服务的滞后正在拖累智能家居的体验。
这反过来也意味着巨大的机会。未来的家居后服务,将不再只是拧螺丝,而是要懂调试、懂组网、懂系统优化。服务会从“单品安装”走向“场景化调试”,从“被动维修”走向“预测性维护”。这对平台和师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
2. 技术赋能深化:AI、IoT、AR将成为标配
- AI智能调度将进一步优化效率,实现更精准的供需匹配。
- IoT物联网能让产品“开口说话”,实现远程诊断和预警,防患于未然。
- AR/VR技术可以用于远程指导师傅复杂操作,或进行沉浸式培训。
技术将从工具变成驱动行业发展的核心生产力。
3. 平台生态化:从撮合者到“行业中台” 未来的头部平台,绝不会甘心只做一个派单的。它们会向上连接品牌商和产品数据,向下整合师傅与服务标准,向内打通电商、即时零售等渠道,成为一个打通全产业链的生态枢纽。竞争将不再是比谁师傅多,而是比谁的生态协同能力更强,谁能提供更深度的全链路服务解决方案。

结语:家的温度,始于交付之后
回顾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我们发现,家居后市场的进化,本质上是中国消费升级和产业数字化的一个缩影。它折射出我们从“拥有产品”到“享受服务”的深刻转变。 当我们下次享受“即买即装”的便捷、为师傅的专业服务点赞时,不妨想到,这背后是一个近九千亿规模的产业正在用科技和模式创新,重塑我们与“家”的关系。
家的温度与便利,恰恰始于产品交付之后的那“最后一公里”。 这场升维战,才刚刚开始,而最终的受益者,将是每一个追求更美好居住体验的我们。
(本文内容主要基于36氪氪研究院《2025年中国家居后市场行业研究报告》进行解读与创作)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一个电话引发的千亿生意:中国“家居售后”战场,正上演一场静悄悄的智能革命
- 1.99美元咖啡引爆纽约;瑞幸咖啡CEO表示欲重返美股上市,试图赢得华尔街的第二次信任
- 从山野到街头,揭秘冲锋衣的爆红密码!《2025中国运动户外冲锋衣消费趋势白皮书》
- 商派ShopeX构筑“数字信任堡垒”:精益实践,确保品牌“数据安全”无忧
- 2025“懒人经济”与“精致生活”完美融合:530亿流量的“抖音调味品”赛道爆火
- 商派B2B平台与NetSuite集成协同,助力全球五金巨头实现B2B业务降本提效|数智化案例分享
- AI无感识别技术崛起!你的智能卫浴空间,正进化为“懂你健康”的情感容器
- TikTok Shop全球狂揽约190亿美元,Q3 GMV直逼eBay;短视频带货大获成功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B2B/B2B2b/S2B2B数字化系统 经销商订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02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