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2025年的中国运动与户外消费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增长。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全民健康意识的显著提升以及消费理念的全面升级,这一市场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与生活化的显著特征。运动鞋服市场规模突破5425亿元,防晒市场零售额预计达228亿元,这些数据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与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本文将从消费者行为、运动服饰市场格局、防晒产品趋势三大维度,全面剖析中国运动与户外消费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消费者行为:健康理念升级与运动参与多元化
(一)全民健身运动的高速发展
截至2024年9月,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已达到37.2%,接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设定的38.5%目标。这一数据的背后,是体育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全国体育场地数量达484.1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远超“十四五”规划的2.6平方米目标。从城市公园的健身步道到社区周边的篮球场,从专业体育场馆到户外运动基地,运动场景的多元化为全民健身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政策驱动下的运动热潮
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为运动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202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及2025年1月多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共同构建了运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框架。2025年两会期间,国家卫健委提出的“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健康意识,为体育健康行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空间。
(三)顶级体育赛事的催化作用
顶级体育赛事成为推动全民参与的重要催化剂。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加速了冰雪运动从竞技场向全民生活的渗透,F1中国大奖赛重返上海吸引了超22万现场观众,相关社媒互动量突破6723万;崇礼168超级越野赛则吸引了1.1万多名参赛者和17.04万游客,游客数量同比增长77%。这些赛事不仅提升了运动热度,更带动了装备制造、文旅消费等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四)消费者健康理念的全面升级
当代消费者对健康的理解已超越传统“没病没痛”的单一维度,转向追求“身心完整、能量满满”的综合状态。英敏特数据显示,认为“积极的生活方式很重要”以及“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很重要的消费者占比在半年来大幅提升。这种健康理念的进化直接影响了运动参与动机——人们不再仅为锻炼身体而运动,更希望通过运动获得充沛活力、积极心态和社交满足。
(五)四类运动玩家的差异化特征
基于参与频率和项目广度,英敏特将运动消费者划分为四类具有明显差异的群体:
- 热爱投入型玩家:占比过半,已形成稳定运动习惯,是品牌最应关注的核心人群。他们自驱力强,追求专业装备与高浓度圈层认同,在刷新自我边界中获得成就感。数据显示,这类玩家在所有社群活动类型中的参与率均高于总体,尤其偏爱运动健身APP、运动品牌等组织的圈层导向明确的活动。
- 积极活跃型玩家:约占三成,虽参与频次不及热爱投入型,但展现出纵向深耕潜力。他们通常被特定运动项目的乐趣吸引,有向更高参与度转化的可能。
- 探索尝鲜型玩家:参与频次较低但尝试项目广泛,好奇心强,是适合横向拓展的潜力人群。品牌可通过新鲜有趣、社交属性丰富的体验吸引这部分消费者。
- 轻量体验型玩家:运动意愿相对较弱,需要低门槛、无压力的参与方式。“城市散步/健步走”以94%的参与率成为吸引这类用户的基础型运动,体现了轻运动在扩大参与基数上的重要作用。
(六)运动参与的三重吸引力
分析各类运动的受欢迎程度,可总结出当代运动参与的核心魅力:
- 日常易融入:“城市散步/健步走”的高参与率证明,能与日常生活无缝衔接的运动最易普及。跑步、健身操等同样因其时间灵活、场地要求低而广受欢迎。
- 开放场景体验:山野徒步、户外骑行等自然场景运动满足了都市人群对开阔空间的心理需求,反映出运动场景向“自然化”扩展的趋势。
- 社交互动价值:羽毛球、篮球等团体项目通过提供情感交流机会,有效提升了用户粘性。数据显示,57%消费者参与过运动相关线下社群活动,从专业组织到社区居委会,多元主体共同推动了这股社交运动热潮。

二、运动服饰市场:功能为王与本土品牌的崛起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动力
中国运动鞋服市场已成为亚太地区的增长引擎,2024年规模达5425亿元,同比增长10%。这一市场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功能性需求与民族自信的双重驱动。消费者对运动服饰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三防科技(防晒、防水、防风)、防滑、轻盈、防水等性能成为选购时的关键考量因素。
(二)本土品牌的崛起
本土品牌通过技术自研与文化设计实现了质的飞跃。安踏集团营收突破千亿领跑市场,其成功关键在于拓宽产品线与价格带广度,覆盖从大众到高端的全方位市场需求。李宁、特步等国牌则深耕国潮与垂类市场,强化中端价格带竞争力。英敏特调研显示,61%中国消费者在购买服饰时更偏爱本土品牌,这些消费者普遍将品牌视为质量与价值观的体现。
(三)国际品牌的本土化加速
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呈现出分化态势。耐克虽保持规模领先但增长乏力;而亚玛芬体育旗下品牌(始祖鸟、萨洛蒙)、昂跑和lululemon等通过加速本土化、扩展门店与深化社群运营实现高速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偏好国际品牌的消费者更看重社会地位表达与个性展示,这为国际品牌的本土化策略提供了方向。例如,lululemon通过打造瑜伽社群、举办线下活动等方式,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
(四)穿戴场景边界的模糊化
场景边界模糊化成为运动服饰市场的显著趋势。65%以上的消费者会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户外运动服饰,或在户外运动时选择日常休闲装。防晒衣、冲锋衣和跑鞋从专业装备转为日常穿搭,适用于旅游、休闲、社交和通勤多个场合。特别是跑鞋,成为连接运动与日常的“转场神器”。这种变化要求品牌在产品开发中兼顾专业性能与生活美学,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性日常服饰”。例如,安踏推出的“全能跑鞋”系列,既适合跑步等运动场景,又能满足日常通勤的舒适需求。
(五)差异化增长路径
- 低线城市市场:潜力巨大,但需要平衡品牌形象、专业性能和价格竞争力。聚焦“城市运动”产品线,提供高性价比的专业功能产品是制胜关键。例如,特步在低线城市推出了一系列价格亲民、功能实用的跑步鞋和运动服饰,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欢迎。
- 银发人群市场:将成为重要增长点。赋能健康管理的适老化产品和零售体验尚属蓝海,具有先发优势的品牌可建立竞争壁垒。例如,一些品牌开始研发适合老年人运动的服饰和装备,如具有防滑功能的运动鞋、透气舒适的运动服装等。
- 时尚配饰市场:为运动品牌提供了高附加值拓展方向。潮玩与珠宝饰品在天猫618的高增长表现,印证了个性化需求的旺盛。New Balance与小众配饰品牌My Choi的合作案例表明,为运动装备添加时尚点缀已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偏好。例如,一些品牌推出了带有潮流元素的运动背包、帽子等配饰,满足了年轻消费者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
三、防晒市场:硬防晒崛起与核心用户需求升级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压力
2024年,中国防晒产品市场零售额预计为228亿元,同比增长2%,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1.1%。市场面临“硬防晒”崛起的挑战与核心用户需求升级的机遇,呈现出低速增长但结构优化的特点。
(二)硬防晒的崛起与竞争
防晒服饰的迅猛发展对传统防晒产品构成直接竞争。防晒衣、伞、帽等“硬防晒”用品以其便捷性和视觉防护效果赢得消费者青睐。社交媒体上关于硬防晒与防晒霜如何配合使用的讨论热度持续,但缺乏统一说法,这种竞争态势预计将长期存在。例如,蕉下以28%市占率领跑防晒衣市场,OhSunny、Coolibar等专业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而传统服装品牌如优衣库、波司登通过跨界布局分食份额。
(三)经济下行与消费决策的影响
经济下行压力同样影响消费决策。化妆品类零售总额走低,消费意愿普遍低迷。此外,防晒喷雾使用不当引发的“白肺”安全隐患也短期内抑制了该类产品的销售。消费者在购买防晒产品时更加谨慎,更注重产品的性价比和安全性。
(四)旅游与户外运动热潮的刺激
旅游与户外运动热潮持续刺激防晒产品需求。2024年有兴趣参与跨省长途游、本地休闲游的消费者比例较2023年有小幅上涨;户外跑步、徒步/爬山的参与率达70%,骑行、露营等也在30%左右。这些活动为防晒产品创造了丰富的使用场景。例如,消费者在户外运动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高UPF值、透气舒适的防晒衣和防晒帽。
(五)核心用户的使用习惯升级
超过80%的现有用户在过去一年增加了防晒产品使用频率,日常化、场景细分与全年使用成为新特征。英敏特数据显示,户外旅游/游玩场景下每次都涂且补涂的比例高于运动场景,反映出高频场景更易培养稳定习惯。消费者对防晒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夏季和户外活动,而是逐渐向全年、全场景延伸。
(六)产品创新的多维度展开
- 功能集成化:某品牌推出“防晒+凉感+驱蚊”三合一产品,采用微胶囊缓释技术,实现长效驱蚊12小时。
- 场景专业化:针对登山场景开发的“高海拔防晒衣”,采用防风防水透气膜,在8000米海拔实测UPF值仍达80。
- 材质革命:石墨烯改性纤维的应用,使防晒衣导热系数提升40%,同时具备抗菌性能。
- 智能交互:集成紫外线传感器的智能防晒衣已进入量产阶段,通过蓝牙连接手机APP,实时监测紫外线强度并自动调节衣领开合角度。
- 可持续发展:采用再生聚酯纤维的防晒衣产品,2024年市占率达18%,较2022年提升9个百分点。某品牌使用海洋塑料瓶回收制成的防晒衣,虽成本增加25%,但凭借环保标签实现溢价销售。
四、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
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相关政策的出台将为运动与户外消费市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例如,《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预计2025年CR10达35%。
(二)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科技创新将成为运动与户外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提升产品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推动市场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例如,智能运动装备的普及将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运动数据和健康管理方案。
(三)消费升级的持续推进
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升级,对运动与户外产品的品质和功能要求将越来越高。品牌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竞争力,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例如,高端运动服饰和专业户外装备市场将持续增长。
(四)市场竞争的加剧
运动与户外消费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本土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线上线下渠道的竞争、不同品类之间的竞争都将更加激烈。品牌需要制定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运动与户外消费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消费者对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品牌需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例如,采用环保材料、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等将成为品牌的重要发展方向。
五、结论
2025年的中国运动与户外消费市场,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时代。运动服饰市场规模的突破和防晒市场的结构优化,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深刻变化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品牌需要紧跟市场趋势,把握消费者需求,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差异化竞争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将为品牌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中国运动与户外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