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全面兴起,大模型和生成式AI应用对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光通信作为现代信息社会的技术底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深企投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年光通信产业链研究报告》系统梳理了光通信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揭示了在AI驱动下,高速光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市场前景。
一、光通信产业概述:技术底座支撑数字经济
光通信是以光信号为信息传输载体的通信技术,通过调制光的物理特性实现信息加载,在接收端通过光电转换还原为电信号,完成信息传递。按照传输介质可分为光纤通信和光自由空间通信;按照光源特性分为激光通信和非激光通信;按照传输波段则分为可见光通信、红外光通信和紫外光通信。
光通信凭借高速率、大容量、长距离、低损耗、小型化、轻量化及强抗干扰性等显著特性,系统性地替代传统电缆,成为全球信息网络的主导传输方式。其典型应用领域包括电信市场的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以及无线基站,以及数据通信市场的云计算、互联网厂商数据中心等领域。
从产业链角度看,光芯片、电芯片、光器件等元器件位于产业上游,光模块、光纤光缆处于产业中游,共同为下游网络、电信系统设备商及运营商提供配套。产业话语权分布呈现两极分化:上游芯片厂商凭借技术壁垒形成较强议价能力,下游客户依托市场需求主导权占据优势地位,而中游的光模块厂商盈利能力更多取决于成本控制水平。
二、光电芯片:产业核心,国产替代加速进行
光电芯片是光通信系统的”神经中枢”,直接决定光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光芯片可分为有源光芯片和无源光芯片,其中有源光芯片包括激光器芯片、探测器芯片和调制器芯片。激光器芯片主要包括VCSEL、FP、DFB和EML芯片,探测器芯片主要有PIN和APD芯片。
光芯片的价值占比随速率提升而显著放大。在≤10G光模块中,光芯片成本占比为20-30%,而在1.6T光模块中,这一比例超过70%。光通信芯片主要采用第二代半导体材料,包括磷化铟(InP)和砷化镓(GaAs),其中磷化铟主要用于制作边发射激光器芯片和探测器芯片,应用于电信、数据中心等中长距离传输;砷化镓主要用于制作VCSEL面发射激光器芯片,应用于数据中心短距离传输、3D感测等领域。
根据Light Counting报告,光通信芯片组市场预计将在2025至2030年间以1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总销售额将从2024年的约35亿美元增至2030年的超110亿美元。市场增长主要受三重逻辑驱动:速率升级、AI基础设施投资扩张以及供给端厂商在高速光芯片领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竞争格局方面,全球AI通信光芯片市场由国际巨头主导。美国高意Coherent、美国朗美通Lumentum、美国博通Broadcom等企业占据全球高端光芯片市场80%的份额。中国光芯片行业起步较晚,但凭借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持续的政策支持,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目前在低速(2.5G/10G)光芯片领域,我国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但高速(25G及以上)光芯片市场仍由海外龙头主导。
国内光芯片代表企业包括华为海思、源杰科技、光迅科技、华工科技、长光华芯、海信宽带、仕佳光子、三安光电等。这些企业在不同细分领域取得突破:源杰科技在100G PAM4 EML芯片方面完成客户验证;仕佳光子实现AWG波分复用芯片、CW DFB系列激光器芯片和EML激光器芯片国产化;长光华芯实现EML、VCSEL、CW Laser等光芯片国产化。
电芯片方面,根据ICC讯石咨询数据,2024年全球光通信电芯片市场规模达到39.4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97.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20%。中国电芯片厂商在10G及以下速率细分市场的整体市场份额领先,但高速率领域市场份额基本为国外厂商所占据。
国内电芯片重点企业包括厦门优迅、成都嘉纳海威、达发科技、厦门亿芯源、飞昂创新、上海橙科微等。这些企业正在加速推动25G及以上速率产品迭代,并增加高速产品发货量以逐步扩大收入和市场占有率。
三、光器件:承上启下,性能决定系统效能
光器件作为光模块的核心,其性能优劣直接关联到光模块的传输速率、稳定性,以及整个光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根据是否需要外加能源驱动以及是否涉及光电转换,光器件可分为光无源器件与光有源器件两大类。
光无源器件指无需外部能源驱动即可工作的光电子器件,包括光纤连接器、光分路器、波分复用器、光隔离器、光衰减器、光纤耦合器、光开关和光滤波器等。2023年,全球光纤连接器的市场规模达到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3%,预计到2027年可达70亿美元。光分路器市场中,PLC光分路器芯片当前由中国厂商主导,占据全球90%左右的市场份额。
光有源器件指需要外部能源驱动才能工作的光电子器件,包括光源/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探测器、光放大器和光收发组件等。我国半导体激光器及其核心器件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光探测器、光放大器、光调制器在芯片方面低端已实现自给,中端开始放量,但在高功率、高速率芯片方面与国外领先厂商仍有差距。
光器件厂商一般会同时涉及多种产品的生产,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线布局满足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骨干企业通过垂直整合的IDM模式,自主研发芯片等核心元件,形成”芯片-器件-模块”的整体布局,构筑行业竞争壁垒。
四、光模块与设备:应用落地,国产厂商全球崛起
光模块作为现代光传输网络中设备与光纤间光电信号转换的核心接口,是支撑光通信系统信号交互的基础器件。光模块主要由TOSA、ROSA、含电芯片的电路板PCBA、封装外壳、接口等部分组成,其中光学器件(含光芯片与光学元件组件)占比超70%。
传统光模块在带宽密度与能耗上面临瓶颈,CPO(光电共封装)技术成为破局关键。CPO技术将光引擎与ASIC芯片封装集成,通过缩短电互连距离、提升光电协同效率,显著降低系统功耗,并支持更高带宽密度。硅光技术是CPO方案的主流选择,未来在高性能计算领域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Light Counting数据,2020年至2024年期间,全球光模块销售收入从112亿美元增至178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2%;预计2029年达到415亿美元,2024-2029年CAGR为18.5%。800G光模块作为最先进的量产技术,2020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88.1%,预计2024年至2029年将保持19.1%的稳步增长。
我国光模块企业全球地位不断凸显。根据Light Counting数据,光模块全球前10大企业中,中国企业数量从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22年以来的7家。2024年光模块全球前10的中国企业包括中际旭创(排名第1)、新易盛(排名第3)、华为(排名第4)、光迅科技(排名第6)、海信宽带(排名第7)、华工正源(排名第9)、索尔思光电(排名第10)。
光纤光缆方面,中国是全球主要的光纤光缆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CRU数据,2023年全球光纤光缆需求量约为5.39亿芯公里,2025年预计同比增长6.2%,达到5.68亿芯公里。Reports and Data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纤市场规模将达到111.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9.3%。
国内光纤光缆第一梯队企业包括长飞光纤、亨通光电、中天科技和烽火通信,2024年光纤光缆业务营收在50-100亿元之间,占据国内主要市场份额。在海缆领域,华海通信(亨通光电控股)位列全球第三,在2018-2022年全球交付的海缆系统中占比18%。
光通信设备市场头部企业优势显著。根据网络电信信息研究院数据,在2024年全球光传输和网络接入设备市场份额榜单中,华为位居榜首,讯远通信、诺基亚、中兴通讯、爱立信、烽火通信分别位列第二至第六。国内光通信设备主要由华为、中兴通讯、烽火通讯三大主设备龙头企业主导。
五、未来展望:AI驱动,创新突破加速演进
AI技术的蓬勃发展为光通信市场注入强劲动力,大带宽、高速率、全波长交换及相干下沉等技术的迭代升级,持续推动光通信网络建设。未来几年,光通信产业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速率持续提升:光模块从800G向1.6T、3.2T演进,光芯片向更高速率发展,满足AI算力集群对高速互联的需求。
技术融合创新:CPO、硅光、LPO等新技术不断成熟,推动光模块从”可插拔”走向”芯片级融合”,为智算中心提供超低功耗、超高带宽的互联底座。
材料体系突破:空心光纤等新型传输介质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商用,为超高速光传输系统提供理想介质。
国产替代加速:中国企业在光电芯片、光模块等领域持续突破,在全球市场地位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实现从跟随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
应用场景拓展:从传统电信和数据中心市场,向车载光通信、激光雷达、量子通信等新兴领域扩展,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在AI浪潮的驱动下,光通信产业正乘风破浪,迈向高速互联的新时代。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丰富的市场经验,正在全球光通信产业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全球数字化进程贡献中国力量。
深企投产业研究院作为深企投集团旗下的高端智库,聚焦产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致力于为各地提供产业发展落地方案。研究院集聚一批经济研究和产业研究专家,以985院校研究生为主体,链接高校专家学者,为全国各地政府及机构提供智力支持。自2020年至今,深企投产业研究院团队已完成咨询服务项目近百个,完成研究报告数百份,服务的地区覆盖全国主要省市。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AI驱动下的光通信产业:乘风破浪,迈向高速互联新时代|商派
- 万亿氢能赛道崛起,重塑未来能源格局|商派
- 从后台到前台:2025年零售业AI人工智能应用的机遇与挑战深度分析
- 2025年美国零售业AI人工智能状况分析:从炒作到现实,零售商如何实际使用AI塑造客户体验?零售AI应用激增,但企业培训未能跟上
- B2B商城平台不再孤立:与ERP、CRM等系统集成标配,中台化思维引领B2B业务转型|商派ShopeX
- 2025年消费行业年度趋势报告:多家巨头进行业务剥离;老年群体可支配收入增长6.4%;宠物与大健康持续增长
- 2025年企业B2B业务模式复杂化与精细化分析:经销商类型多样性驱动下的挑战与机遇|商派B2B
- 中国B2B行业解读:企业在B2B采购、订货及B2B渠道管理数字化方面的五大核心趋势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B2B/B2B2b/S2B2B数字化系统 经销商订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