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变革中的消费市场
三年疫情成为中国经济的分水岭,深刻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模式、企业的组织架构和行业的发展轨迹。2024年的消费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消费升级与降级并存,中间价格带遇冷;企业纷纷开展“瘦身运动”以提升效率;人工智能技术全面赋能业务流程;各细分行业在挑战中寻找新机遇。本文基于PeopleSearch发布的消费行业年度趋势报告,从市场趋势、组织变革、行业动态和人才市场四个维度,深入分析当前消费行业的发展态势。
一、消费品市场新趋势:分化与理性并存
1.1 消费两极分化加剧
疫情过后,消费分级现象愈加明显,呈现出典型的“K型复苏”特征。高收入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注重产品的创新、社交属性、健康悦己以及社会责任,尤其在健康、科技、文化等领域表现突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低收入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强调精简购买和多方比较,倾向于通过折扣渠道购买平价替代品,减少非必要开支。
茶饮行业的价格分层现象完美诠释了这种两极分化。蜜雪冰城凭借低价策略(约6元)实现44亿元净利润,利润增幅达40%;古茗和茶百道等中端品牌(10-25元)保持稳定增长;而奈雪的茶和霸王茶姬等高端品牌(25-35元)则面临业绩下滑,奈雪的茶净利润下降近60%,霸王茶姬更是由盈转亏。
1.2 理性消费趋势崛起
消费者趋于理性,品牌溢价光环逐渐褪色。22-35岁消费者中,61%认为西方高端护肤品牌“定价过高”;天猫“成分搜索”功能同比增长230%,成分透明的国货品牌因此受益。消费者愿为高品质、高功效产品支付合理价格,但拒绝品牌溢价。
全渠道融合成为新常态。消费者在购物时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选择最合适的购物方式。线上平台提供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购物体验,而实体店则提供即时的体验和售后服务。这种融合模式满足了消费者对购物体验的全方位需求。
白牌产品受到青睐。这类商品虽非传统品牌,却由零售商自有或定制生产,质量有保障。奥乐齐中国的白牌策略聚焦“国际品质、社区价格”,打破大众对超市白牌的刻板印象,以精简SKU和本土化运营,在中国市场塑造差异化零售模式。
1.3 银发经济:下一片蓝海
银发经济是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指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其崛起背景包括: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超2.5亿,预计2035年达4.8亿;老年人退休金等收入相对稳定;退休后空闲时间多,愿意消费提升生活品质;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金融产品服务从基础保障向财富管理全面升级。《银行业保险业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了养老金融体系的逐步形成。中国人寿个人养老金业务规模突破30亿元,累计承保27万件。中国太保在13城运营15个养老社区,南京/上海项目入住率超80%,服务长者1300+。
文娱板块迎来爆发式增长。老年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4%,推动精神消费升级。老年大学报名量三年翻番,摄影课程报名量三年增长370%。60岁以上的银发族成为邮轮游最大的消费群体,占所有游客数量的33%。2024年一季度携程推出专为银发人群服务的品牌“携程老友会”,其旅游产品“长者专线”复购率达45%。
二、消费品组织新趋势:敏捷与高效并重
2.1 冗余组织的“瘦身运动”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受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压力上升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施“降本增效”的“瘦身运动”,通过精简冗余业务、优化部门结构、裁减不必要的岗位等措施,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从业务角度看,多家巨头进行业务剥离:联合利华宣布剥离梦龙、和路雪等冰淇淋业务;宝洁旗下沙宣品牌及其大中华区相关头发护理业务由汉高完成收购;恒天然宣布计划剥离消费品业务;强生公司旗下消费品健康业务实现全面剥离。
从人员角度看,裁员潮席卷全球:联合利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7500人,为近五年最大规模裁员活动;雅诗兰黛开展重组计划,宣布将裁减3100个职位;资生堂发布针对日本地区的“提前退休”计划,预计将有1500员工离职。
2.2 战略岗位的角色转变
企业对战略岗位的角色定位正发生深刻变化。过去那种“只出方案、不为结果负责”的战略模式不再适用。企业更期待战略人员能够深度赋能业务,承担从策略制定到落地执行的全过程责任。
前瞻与落地并重成为新要求。字节跳动展示了前端业务的高度敏捷性与后端能力的深度复用。战略角色从侧重于新兴市场拓展、并购判断等“方向性”任务,到被纳入日常增长团队中。TikTok电商团队的战略人员与产品运营、供应链深度协作,负责推动交易闭环实现和GMV提升。
战略职能地方化趋势明显。战略职能正从总部向业务单元或地区组织下沉。宝洁在全球推行品牌推广的同时,将数字营销策略下放至各区域团队。针对中国市场,P&G的数字营销团队利用本地社交平台(如抖音、小红书)开展差异化推广,大幅提升品牌与本地消费者的互动。
2.3 互联网人才出海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革和不确定性增加,中国企业的出海趋势愈发明显。2024年,出海的新兴岗位数量迅速攀升,“不出海,就出局”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共识。
纯互联网、游戏和智能硬件行业成为出海新兴岗位最多的三大领域,智能硬件超越电商零售,跃升至第三。海外市场、产品经理和销售经理是新兴岗位中需求量最高的三个职位,而市场、运营和销售方向的岗位需求则在热招TOP10中占据主导地位。
2.4 人工智能全面赋能
许多消费品企业已经开始采用AI辅助招聘、营销,以提高效率,优化筛选过程,并减少人为偏差。联合利华、通用磨坊、雀巢、沃尔玛等消费品零售头部企业纷纷通过与人工智能公司HireVue合作,采用视频面试和AI算法来评估应聘者的面试表现。
亿滋正在以崭新方式将AI与人类同理心结合,推动品牌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布局。该公司与埃森哲及阳狮集团联手推出全新AI平台,整合生成式AI能力,可快速批量生成个性化文本、图像与视频。此外,亿滋还将AI应用于产品开发与供应链优化,实现更精准的需求预测和供应链管理。
三、行业趋势:多元分化与创新突破
3.1 美妆个护:回归线下体验
电商红利退去后,美妆个护行业正在经历优雅的线下转身。优衣库近年来逐渐从单一电商策略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加大对线下门店的投入。这一转变有效降低了退货率——相比电商普遍高达20-30%的退货率,线下门店仅为5~10%。
欧莱雅集团重新强调线下渠道在美妆消费中的“不可替代性”。门店转型为体验中心,从POS(销售点)转向POE(体验点);美容顾问人数从2019年的2万增至5万,人均培训时长为行业均值2倍;高端品牌下沉与试用装扩展,2025年前,兰蔻、赫莲娜等品牌将在90%低线城市网点实现试用装覆盖。
3.2 食品饮料:品质时代的规模化竞争
食品行业表现强劲,饮料市场结构性增长显现。麦肯锡最新报告数据显示,食品类别零售2024年同比增长9.9%。零食店加速重塑食品零售格局:鸣鸣很忙零售额555亿元,门店超1.5万家;万辰集团营收323亿元,门店1.4万家。
健康化饮品成为核心增长动力。无糖茶销售额同比增长60%,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品类。头部品牌如东方树叶、三得利、元气森林等推动市场增长,新品牌如果子熟了快速崛起。功能饮料、果汁、即饮咖啡等品类也保持稳定增长。
3.3 大健康:保健品增长迅猛
2024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554亿元,同比增长约8.3%。中国保健品人均消费额(2023年约40.5美元)仍远低于美国(约中国的7倍)、日本(约中国的4倍),增长潜力巨大。
细分品类遍地开花:益生菌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40;老年营养品市场销售同比增长25%;运动营养品在便利店渠道的销量同比增长高达45%;女性健康类营养品整体销售同比激增229%。
趣味养生成为新趋势。软糖类保健品同比增长48%,固体饮料、口腔爆珠等创新产品逐渐受到青睐。成分党崛起推动消费者对营养产品的关注从品牌转向成分含量与科学配比。
3.4 宠物消费持续增长
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犬猫数量微增,数量突破1.2亿只。宠物服务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和专业集成化的发展趋势,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覆盖宠物的全生命周期。
宠物中医药因其温和、副作用小等优势逐渐受到青睐。数据显示,中国中兽药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增长至136.02亿元。企业纷纷与研究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宠物药物研发。
3.5 户外运动:热门赛道增长迅猛
滑雪正逐步从小众走向大众。2023-2024冰雪季中国冰雪消费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滑雪装备市场表现尤为强劲。露营已成为拉动户外消费最具爆发力的引擎之一,2024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已达2139.7亿元。
骑行热潮持续延烧,2024年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102.3%。攀岩正在从专业壁垒向大众化运动转变,成为户外新贵。越野跑赛事进入高速扩容期,2024年全国举办超500场赛事,较十年前增长776%。
户外潮流生活化趋势明显,服饰品牌积极布局。波司登携手户外机能教父Errolson Hugh共同合作推出VERTEX系列户外羽绒服;美特斯邦威将品牌定位从“潮流休闲”调整为“潮流户外”;报喜鸟集团宣布收购美国高端户外品牌Woolrich。
3.6 旅游:品质与体验成竞争核心
邮轮度假进入“深水区”。维京游轮欧洲河轮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回头客”比例较2019年翻倍。MSC地中海邮轮和皇家加勒比也相继重返中国,订票火爆。消费者更注重高品质度假体验,从“观光”转向“深度度假”。
“酒店+”释放差异化潜能。通过整合多元化服务,酒店满足了消费者对一站式体验的需求。雅奢文化、品牌生态、科技赋能和社交需求成为四大核心驱动力。未来,“酒店+康养”“酒店+IP”“酒店+教育”等新业态将持续拓展边界。
情绪旅游与体验式消费兴起。泡泡玛特乐园落地北京朝阳公园,主打场景式消费和IP沉浸式体验,核心价值是“陪伴”。
3.7 互联网:新模式与新竞争
抖音直播电商中,“低价爆品”成为最新增长范式。贾乃亮的带货直播间通过其“极致低价”与“强信任”的双轮驱动验证了“低价”直播电商中的爆发潜力。
京东布局即时零售,拟以5.2亿美元估值私有化达达集团。达达作为京东即时履约体系的重要组成,其旗下“京东小时达”和“京东到家”已整合为统一品牌“京东秒送”。京东还扩展业务边界,新增外卖专区,首次将即时零售拓展至餐饮领域。
闲鱼商业化提速,打造“捡漏”经济。推出“闲鱼奥莱”频道,专注品牌尾货、临期商品等“捡漏型”消费,契合大众对高性价比商品的强烈需求。
B站多元变现模式成效显著:广告收入同比增长28%;“双11”期间带货GMV同比增长154%;大会员用户达2197万;游戏收入同比增长84%。
四、人才市场:失业潮下的机会选择
4.1 职业断档期拉长:平台优先,稳定为王
职场环境的变化使得职业断档期显著拉长,尤其是曾经的高薪人群,在遭遇裁员或岗位优化后,重新就业的周期大幅延长。仍在职的核心岗位人才心态趋于保守,更倾向于选择规模较大、平台稳定且有长期发展潜力的平台。
即战力为王,跨行业转型难度飙升。PeopleSearch内部数据显示,超80%的雇主在招聘时更关注候选人最近两年的行业经验,而非长期职业背景。这一变化使得跨行业转型的难度陡增,尤其对空窗期较长或希望转行的求职者形成巨大挑战。
4.2 传统快消的转型密码:社交电商人才成核心竞争力
快消行业正经历社交电商人才争夺战,直播运营、KOL投放和私域运营等核心岗位需求激增65%,薪资溢价达20%-30%。Z世代消费习惯变革、传统渠道增长乏力倒逼转型、技术赋能提升效率成为三大核心驱动力。
在新锐品牌崛起和政策资本助推下,具备行业认知、AI应用及跨境运营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竞争焦点。这场由消费数字化驱动的抢人大战将持续升级。
4.3 职业韧性构建法
识势而动:周期下的在局策略。理解自己所处行业的市场周期变化规律;把握战略位置,积极参与内部重点项目;维持猎头对你的可见度,确保在关键岗位机会出现时始终“在名单上”。
强内功:构建可识别的专业标签。明确“被需求”的技能组合;形成可识别的标签型履历;打造“成果可述性”,用可衡量的语言总结项目成效。
拉长线:把当前每一步都作为未来的跳板。把项目经验沉淀成个人资产;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保持参与感,而不是等机会。
结论:在变革中寻找新平衡
消费行业正在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消费两极分化、理性消费趋势和银发经济崛起重新定义了市场需求;组织瘦身、战略转型和人才出海反映了企业的适应性调整;各细分行业的创新突破展示了行业的活力与韧性。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消费分层趋势,优化产品结构和渠道策略;积极推进组织变革和数字化转型;重视人才战略调整,吸引和保留关键人才。
对于从业者而言,需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市场适应性;保持行业敏感度和学习能力;构建职业韧性和个人品牌,在变革中把握新机遇。
周期波动不可控,但应对方式可以设计。只有那些能够及时调整策略、持续创新、保持敏捷的企业和个人,才能在变革中脱颖而出,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本文基于PeopleSearch发布的《消费行业年度趋势报告》撰写,旨在提供全面的行业分析和洞察。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2025年消费行业年度趋势报告:多家巨头进行业务剥离;老年群体可支配收入增长6.4%;宠物与大健康持续增长
- 2025年企业B2B业务模式复杂化与精细化分析:经销商类型多样性驱动下的挑战与机遇|商派B2B
- 中国B2B行业解读:企业在B2B采购、订货及B2B渠道管理数字化方面的五大核心趋势
- 全国首家HOUSE OF H&M旗舰店闪耀登陆上海淮海路|商派
- AI与即时零售时代:消费者购物习惯的15种变革性转变|商派
- 《2025年全球最具价值服装品牌报告》:香奈儿登顶,LV和耐克紧跟其后;连接营销与财务的战略桥梁
- 决胜2025双11:阿里/天猫/淘宝全域经营指南与增长新范式
- 2025年线上香水香氛品类消费趋势洞察:愈脉沉霭,魅蕴流芳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B2B/B2B2b/S2B2B数字化系统 经销商订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