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背景下,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正在上演:当特斯拉、比亚迪等巨头激烈拼杀市场份额之际,零跑汽车这个创立仅七年的新势力品牌却实现了惊人的逆势增长。2025年7月,零跑全系交付量首次突破5万台大关,达到50,129辆,同比增长超126%,1-7月累计交付新车271,793辆,稳居新势力前三阵营。更令人惊讶的是,零跑上周新增订单高达12K台,按照当前态势,8月销量有望再创新高。这一系列亮眼数据不禁让人思考:在巨头林立的红海市场中,为何火的却是零跑汽车?
本文将从市场定位、技术策略、商业模式、供应链创新和全球化布局五个维度,全面剖析零跑汽车的崛起密码。

精准市场定位:击中最大消费群体的”甜蜜点”
零跑汽车的爆发式增长首先源于其精准的市场定位策略。与许多新势力品牌一开始就瞄准高端市场不同,零跑选择了”大众化智能电动车”的定位,主攻10-20万元这一中国汽车消费的”最大公约数”市场。数据显示,这一价格带覆盖了中国60%以上的购车群体,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关键战场。
零跑的产品矩阵堪称细分市场卡位的教科书案例。品牌旗下七大车型(T03、B10、B01、C01、C10、C11、C16)形成了从微型车到中大型SUV的全覆盖,每一款都针对特定消费需求精心打造。以7月23日上市的零跑B01为例,这款A+级轿车(4770/1880/1490mm,轴距2735mm)起售价仅为8.98万元,却提供了最高650km的CLTC续航,并将激光雷达辅助驾驶系统的价格拉低至11.38万元,搭载高通8650辅助驾驶芯片,支持高速领航、城市记忆领航、泊车辅助等功能。这种”越级配置+亲民价格”的组合拳,使B01上市72小时锁单量即突破10,132台。

零跑C系列的成功更凸显了其对标高端但定价亲民的独特策略。C16作为六座中大型SUV,起售价15.58万元,仅为对标车型理想L8(起售价超30万元)的一半,却同样提供激光雷达、FSD智驾系统、五座”大床房”模式等高端配置。这种”半价理想”的产品哲学,使C16上市首月即大定破万,并以70%的市占率垄断20万内六座SUV市场。C10作为10-15万级智能SUV的”卷王”,12.28万元的起售价却提供800V高压平台、605km纯电续航,再加上高通8295座舱芯片和8650辅助驾驶芯片,在智能化和续航表现上远超同级。
零跑这种”顶配下放”的市场策略,直击消费者”好而不贵”的核心诉求,在品牌祛魅的时代,用实实在在的配置和价格优势赢得了市场认可。正如零跑创始人朱江明所言:”我们不是要颠覆谁,而是要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平权。”这场由中国车企主导的汽车民主化运动,正在改写市场竞争规则。
全域自研战略:技术平权背后的成本革命
零跑销量暴增的第二个关键因素是其坚持”全域自研”的技术路线。当多数新势力依赖外部供应商拼装技术时,零跑选择了更为艰难但可持续的全栈自研道路,这种”技术强迫症”为其带来了三重红利:成本控制、迭代速度和专利壁垒。
在电动化核心技术领域,零跑取得了多项突破。其自主研发的”Heracles”八合一电驱总成将电机、减速器和电机控制器集成一体,功率密度达到行业领先的2.5kW/kg,效率高达92.6%。C11性能版搭载的双电机四驱系统总功率达400kW,零百加速仅4.5秒,性能表现媲美高端车型。更为创新的是零跑的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CTC),将电池模组直接集成到底盘结构中,省去了传统电池包的外壳,不仅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结构强度,还使整车续航提升10%。这项技术使C01轿车在搭载90kWh大电池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超低的车身高度和优秀的操控性。
智能化领域,零跑同样坚持自主创新。其自主研发的凌芯01智能驾驶芯片算力达到10TOPS,支持Leapmotor Pilot 3.0系统实现22项智能驾驶辅助功能。虽然与行业顶尖水平仍有差距,但自主可控的算法迭代能力为零跑赢得了长期发展的主动权。零跑智驾团队规模已超500人,计划2025年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驾能力,技术迭代速度领先行业。
这种全域自研战略最直接的效果是成本控制能力的大幅提升。通过垂直整合实现关键部件100%自研自产,零跑将行业平均成本压缩了三成。三电系统自研使单车成本降低15%,摆脱对宁德时代等巨头的依赖。金华AI工厂实现75%自动化率,单车制造成本较传统车企低22%。这种”刀锋式”成本控制能力,使其在2023年价格战中仍保持16.4%的毛利率,远超蔚来(5.5%)、小鹏(-1.6%)等竞争对手。
零跑的技术路线体现了”实用主义创新”的特点——不一味追求参数领先,而是聚焦能够真正提升用户体验和降低成本的技术突破。这种务实的技术策略,使零跑能够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性能,实现了”技术平权”的品牌理念。

商业模式创新:垂直整合与开放合作的平衡术
零跑汽车的崛起还得益于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巧妙平衡了垂直整合与开放合作的关系,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混合模式既不同于比亚迪的全产业链封闭,也不同于蔚来等新势力的轻资产路线,而是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灵活调整策略。
在供应链管理方面,零跑采取了”关键领域自研+一般领域合作”的混合模式。以电池系统为例,零跑创新性地采用”外购电芯+自研封装”模式,近期与宁德时代达成合作,以”宁德时代电芯+零跑电池包”的组合供应B系列车型。这种合作结合了宁德时代在电芯领域的技术优势与零跑在电池包设计上的创新能力:NCM电芯保障了基础性能指标,其规模化生产使电芯采购成本较同行低8%-12%;而零跑自主研发的CTP(Cell to Pack)封装技术通过模块化设计,将电池包体积利用率提升至72%,整体解决方案比宁德时代标准整包价格低约20%。
零跑正在积极横向扩展供应链版图,通过技术输出分摊研发成本。除与宁德时代合作外,零跑已与Stellantis集团、红旗等车企达成零部件合作协议。这种供应链业务拓展正在为零跑打开新的增长空间,复制比亚迪”整车+零部件”双轮驱动的成功路径。零跑CEO朱江明提出将自研范围扩展至高附加值零部件,是其”全域自研”战略的延伸,目标是通过技术外溢创造新盈利点。
在销售渠道建设上,零跑同样采取了”直营+代理”混合模式,根据市场层级差异化布局。在一线城市建立品牌体验中心强化形象,在二三线城市依靠经销商网络快速扩张。截至2024年底,零跑全国门店达695家,覆盖三四线城市,单店成本仅为直营模式的50%。这种高效的渠道布局使其能够快速触达目标用户,支撑销量的持续增长。
零跑的双动力布局(纯电+增程)同样体现了其市场敏锐度。当增程式技术被行业唱衰时,零跑却果断布局C系列增程车型,打破理想在该领域的垄断。2024年推出的C16开创”MPSUV”新品类,以70%的细分市场占有率证明20万内六座SUV市场存在巨大需求真空。这种”错位竞争”思维为零跑找到了差异化的增长路径。
零跑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技术换市场”的战略。通过将自研技术产品化并对外输出,零跑不仅摊薄了研发成本,还提升了产业链话语权。正如朱江明所言:”全域自研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开放协同下的成本革命。”这种平衡垂直整合与开放合作的商业模式,为零跑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了独特的优势。
生态协同与全球化:构建可持续增长新引擎
零跑汽车销量暴增的背后,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战略维度:生态协同与全球化布局。这两大战略正在为零跑构建长期可持续的增长引擎,也是其区别于其他新势力品牌的关键差异点。
在生态协同方面,零跑展现了开放合作的战略思维。当行业陷入”全栈自研”的内卷时,零跑率先打破边界,积极寻求生态协同效应。最典型的案例是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的150亿欧元全球战略合作,不仅获得资金支持,更开创了中国车企反向技术输出的先例——向Stellantis授权LEAP3.0架构。零跑还与华为鸿蒙智行生态合作,共享800V超充网络,提升用户体验。与中国一汽联合开发新能源车型及零部件,共享研发与供应链资源,借助一汽的渠道布局北方及下沉市场。这种生态合作模式使零跑能够快速弥补自身短板,放大技术优势。
全球化布局上,零跑采取了”轻资产出海”的差异化策略。当其他品牌还在纠结出海模式时,零跑已通过与Stellantis成立合资公司,以KD散件出口模式规避欧盟反补贴关税,共享其10万+全球销售网点。这种模式使零跑产品快速登陆英国等欧洲市场,2025年一季度海外销量达13,632辆,居新势力首位。数据显示,零跑84%的海外销量由欧洲消费者贡献,在欧洲10国问鼎销冠。即将推出的B系列右舵车型和香港预售的C10、T03,表明零跑正在加速全球化布局,节奏远超传统新势力。
零跑的全球化战略具有”技术输出”的鲜明特点。不同于简单整车出口,零跑更注重技术授权和本地化生产。与Stellantis的合作不仅限于销售层面,还包括联合开发全球化车型,如专为欧洲市场设计的B10车型。这种深度合作模式为零跑赢得了更可持续的全球增长路径。朱江明预计,2025年零跑海外销量占比将达30%,这将显著提升品牌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生态协同与全球化战略的背后,是零跑对行业变革趋势的敏锐把握。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淘汰赛”阶段,单一市场的增长已无法满足头部企业的需求,同时技术迭代的成本压力也促使企业寻求协同创新。零跑在这两方面的前瞻布局,使其获得了超越同梯队竞争对手的战略优势,为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挑战与未来:从销量领先到全面领先的转型之路
尽管零跑汽车目前销量表现亮眼,但其发展道路并非没有隐忧和挑战。分析这些挑战和零跑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这家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盈利难题是零跑面临的首要挑战。虽然销量快速增长,但”极致性价比”策略也意味着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2025年Q1零跑营收达100.2亿元,同比增长187.1%,销量为87,552辆,但归母净亏损仍有1.3亿元,尽管同比减亏87%。这表明零跑尚未形成良性的”造血”循环,与比亚迪等具备强大盈利能力的竞争对手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对此,零跑正通过两种路径寻求突破:横向扩展供应链业务创造新盈利点;纵向突破品牌天花板,进军高端市场。
品牌高端化是零跑的另一大挑战。长期以”半价理想”的形象示人,虽带来了销量快速增长,但也导致品牌溢价能力不足。零跑计划2026年第一季度量产定位旗舰的D系列车型(包括全尺寸旗舰SUV D16和MPV D21),首发搭载高通骁龙双8797芯片、激光雷达,支持城市NOA和跨层记忆泊车,直接对标理想L9、问界M8等30万元级车型。这一举措旨在打破品牌天花板,但将面临消费者认知转变的巨大挑战。零跑的策略是借助Stellantis等国际巨头的品牌背书和全球渠道资源,加速高端车型的市场接受度。
技术迭代压力也不容忽视。随着智能驾驶进入L3+时代,零跑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竞争力。计划2025年实现从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智驾能力,这对一家成立不久的新势力来说是不小的挑战。零跑的优势在于其务实的技术路线和相对高效的研发体系,但面对百度、华为等科技企业的竞争,仍需证明自身的技术领先性。
市场竞争加剧是零跑面临的系统性挑战。随着小米等科技公司入局,10-20万元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零跑需要强化差异化优势,如近期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就是为了增强在电池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同时,零跑”纯电+增程”的双动力布局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动态调整资源分配。
展望未来,零跑正处于从销量领先到全面领先的战略转型期。其成功要素可以总结为三点:技术普惠的产品理念、极致高效的运营体系、开放协同的生态战略。正如行业观察者所言:”当市场回归理性,技术深耕与用户洞察比流量游戏更持久。”零跑的崛起绝非偶然,它精准击中了新能源汽车普及期的核心痛点——用燃油车价格提供电动智能体验。
随着新能源汽车进入”决赛圈”,零跑需要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同时,突破智能驾驶L3+、超快充技术的临界点,实现从”中国的零跑”向”世界的零跑”跨越。这场由中国车企主导的汽车民主化运动,或许才刚刚开始。零跑的案例证明,在巨头环伺的红海市场中,精准定位、技术创新和生态协同的组合拳,依然能够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增长奇迹。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商派客户“Umall今日优选”:澳洲华人市场的全品类电商领航者
- 零跑汽车全系交付量首次突破5万台大关!新势力“小米、理想、蔚来、小鹏”混战!零跑汽车销量暴增,在巨头混战中实现突围!
- 2025高并发场景下“品牌商城系统”稳定性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淘宝商城、京东商城
- 高端女装“EP雅莹”:东方美学与现代时尚的完美融合|商派
- “追觅科技”月底发布全球首款“AI双刮洗机械臂”洗地机!重构全球智能清洁生态新未来
- “小牛电动引NIU”领智能电动车行业新增长!Q2财报营收大增33.5%,净利扭亏为盈
- 商派订单中心(OMS):构建品牌全渠道订单处理中枢——实现多源异构订单处理、智能寻源路由、全链路自动化可视化处理、灵活赠品管理
- 宏光MINIEV第170万辆正式下线:从国民代步车到现象级产品的商业进化之路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B2B/B2B2b/S2B2B数字化系统 经销商订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