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经济半年报展韧性
(一)增速平稳显成就
2024 年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 61.7 万亿元,同比增长 5.0%。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这一成绩实属不易。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全球宏观室主任肖立晟称这是来之不易的成就。尽管二季度增速比一季度有所回落,但经济稳定运行、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二季度经济体量超 32 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都超 10 万亿元,总量指标规模依然可观。
(二)需求恢复有亮点
国内需求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3.7%,其中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 7.5%。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3.9%,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5.4%和 9.5%,显示复苏暖意。外部需求也有所改善,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6.1%,二季度外贸同比增长 7.4%,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提高 2.5 个和 5.7 个百分点。
(三)就业物价保稳定
保持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经济运行平稳的重要标志。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 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 CPI 同比上涨 0.7%,保持温和上涨。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 5.1%,比一季度下降 0.1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 0.2 个百分点。随着文旅行业的发展,酒店和文旅行业人才需求增加。
(四)质量提升新动能
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0.6%,快于全部投资 6.7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8.7%。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同比提高 1.9 个百分点,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 8.8%。这些指标印证中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动能加快培育壮大。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达 46.3 万家,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 50%,工业互联网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
二、政策促发展
(一)经济刺激政策多
2024 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举措落地,对投资和消费等拉动作用显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我国是机器设备、耐用消费品保有的大国,目前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大约是 39.3 万亿元,其中工业设备存量资产大概是 28 万亿元,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空间巨大。
(二)民营经济获支持
加快推进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备受社会关注。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草案共 9 章 77 条,明确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要求,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草案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等写入法律,为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在投资融资支持方面,草案着力优化民营经济投融资环境,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要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做好投资项目的推介对接,支持民营经济组织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再投资能力。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向民营经济组织提供权利质押贷款。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民营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服务实施差异化监管,允许合理设置不良贷款容忍度。推动构建民营经济组织融资风险市场化分担机制。
(三)稳预期政策发力
2024 年将科学精准评估包括非经济性政策在内的政策影响,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审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充分征求意见建议,合理设置政策过渡期,确保各项工作充分衔接、有序推进,促进政策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
(四)能源保供有保障
目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国能源运行总体平稳。下一步,将全力做好供暖季的能源保供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过节。一是保持煤炭、电力、天然气高位供应能力,加强煤电油气品种互济和区域协同。二是做好低温雨雪灾害等情况的应对准备。加强电网安全运行和受灾检修。三是确保民生用能需求。重点关注农村“煤改气”“煤改电”等保供薄弱环节。国务院国资委将督促指导中央发电、煤炭、电网、石油石化天然气企业按照统一部署抓实、抓细、抓好工作,优先保障民生供给,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过节。未来将围绕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因地制宜推动气电、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等调峰电源建设,加快推动已核准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确保按期投产并网。围绕储能、氢能、核能、虚拟电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完善能源保供长效机制。
三、高盛上调预期
(一)认可经济政策
高盛上调 2024 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主要源于对中国经济刺激政策的认可。此次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涵盖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多个方面,刺激力度与方式都对经济积极向好起到了有力推动。首先,经济刺激政策对股市产生了显著积极影响。节前股市持续暴涨,节后虽有波动但趋势向上,有望形成温和向上的牛市格局,一旦股市进入慢牛、长牛轨道,将对经济发挥重要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高盛预测,如果全球主动型共同基金将中国股票配置提高到标配,资金流入将接近 500 亿美元。其次,经济刺激政策对楼市的正面作用正在显现。国庆长假期间,各地楼市看房量、交易量明显好于前几年,房价跌幅收窄,逐步趋稳。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对整个经济进入平稳有序发展轨道至关重要。最后,经济刺激政策对居民的消费预期形成良好效应。虽然消费市场尚未全面走出低迷状态,但政策的出台对居民心理预期和消费预期产生了正向效应,特别是在就业方面,预期较为强烈,有望对居民消费形成良性促进。
(二)经济前景看好
高盛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长期观察与关注的结果。高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一直较为客观及时,此次调整是基于中国出台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也是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与看多。高盛分析称,财政部表示有 2.3 万亿元人民币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包括未发行额度和已发未用资金将在第四季度投入使用,财政刺激力度比预期更大。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 10 月 8 日宣布,在 10 月底之前预先批准明年 2000 亿人民币的项目,预计在年底前开始建设,这表明政府将加大力度实现“5%左右”的实际 GDP 增长目标。高盛将第四季度环比年化增长率预测从 5.5%上调至 7.5%,进而将中国 2024 年全年实际 GDP 预测从 4.7%上调至 4.9%。同时,高盛将中国 2025 年实际 GDP 增长预测从 4.3%上调至 4.7%,估计迄今宣布和提议的宽松政策将转化为 0.4 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超出之前的预测。高盛的乐观预测不仅是对经济刺激政策的认可,更是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规划与趋势的理性客观分析,体现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看好。
四、下半年走势
(一)出口支撑经济
2024 年下半年,出口有望对经济韧性构成有力支撑。全球制造业 PMI 温和复苏,2024 年初以来我国出口贸易增速持续回升,外贸前景明显改善。部分发达国家央行转向宽松,全球降息潮逐步形成,将推动新兴市场经济回暖,对我国出口形成一定支撑。欧美库存周期已经转向补库,叠加地缘冲突为我国出口带来外贸优势,欧美国家对我国商品进口需求仍有空间。从中长期维度来看,随着全球产业链重构,新兴市场国家存在较强的产业引入、产能扩张等需求,从而增加对我国工业品的进口。
我国商品和服务出口占 GDP 比重约为 20%,随着出口态势渐进好转,外贸订单增多,或将活跃工业企业生产,从而提振产能需求,并带动国内对生产设备和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从历史规律来看,我国制造业投资增速与出口增速保持同步增长。在出口持续向好和制造业投资升温的共同支撑下,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具备韧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涉及对外开放领域,预计将进一步放开外资限制,提高投资自由度,吸引外资回流,这将利好制造业投资。众多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也侧面反映了对我国出口前景的看好。例如,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将 2024 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 4.5%上调至 4.8%。
(二)基建有望反弹
2024 年初以来,受到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的影响,基建投资表现不温不火。但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反弹,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央财政继续发力、地方财政支出节奏加快。在去年第四季度增发的万亿元国债支持下,财政支出在年初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第一季度基建投资构成有力支撑。虽然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节奏偏缓,但下半年地方债或在第三季度加速发行。考虑到下半年新增债发行仍有 2.8 万亿元的额度,随着资金到位,基建投资有望在第四季度迎来反弹。其次,三中全会改革或涉及财税体系领域,以平衡中央和地方长期以来的收支矛盾,有望部分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从高频数据可以看出,2024 年以来,与基建投资实物工作量相关的石油沥青开工率处于历史较低位置,主要或缘于财政支出进度偏慢。在 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的要求下,5 月政府债发行有所提速,但 6 月发行再度放缓。去年以来,在地方化债的大背景下,城投债融资出现明显收缩。今年上半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仅 2 万亿元,偿还量却比去年同期增加 3687 亿元至 2.2 万亿元,净融资量为 -1731 亿元,在城投净融资为负的情况下,财政空间较为逼仄的化债省份压力更大,基建投资压力也更明显。不过,从财政发债到财政支出形成实物工作量仍存在一定时滞,故基建投资短期或维持不温不火的状态。有专家指出,2024 年二三季度基建投资将迎来加速反弹,投资视线聚焦于各地基建资金的稳健增长。尤其是广东、山东等地的高股息龙头股及国企改革相关股票,如中国建筑、中材国际等,受到市场推崇。央行的新增 PSL 投放将促进国内贷款显著增长,而北上广浙地区为基建资金的可靠来源。
(三)地产企稳消费升
随着一系列地产新政出台,地产有望在下半年企稳。自 2022 年以来,我国地产长期处于下行区间,至今年 5 月中旬,在放松限购、以旧换新、房贷优惠以及收储等政策的基础上,人民银行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出台新政,包括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下调住房最低首付比例和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消费方面,三中全会改革或涉及民生领域,将切实提高居民部门收入水平,这是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消费弱复苏的态势。展望下半年,预计在政策托底和高基数效应减弱影响下,全国新房销售同比降幅将逐步收窄,但投资开工表现或延续偏弱走势,市场仍处筑底阶段。中央强劲信号显示楼市止跌回稳,2024 下半年紧抓置业黄金机遇。9 月以来各种政策密集出台,中央强势发声,救市信号明显。9 月底,全国楼市迎来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政策端推出一套“利好组合拳”。9 月 24 日,存量房贷利率、首付比例再下调;9 月 26 日,中央重磅定调,首提房地产止跌回稳;9 月 27 日,存款利率下调,房地产迎来新机遇。受利好消息提振,股市全线飙涨,地产股更是集体爆发。目前高层定调房地产“已触底”,地产股强势上涨、各大房企已蠢蠢欲动,新一轮「涨价潮」打响。
五、新动能崛起
(一)园区企业活力显
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不断释放新动能。西湖区的“两城六镇”,2018 年六个小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99.73 亿元,其中特色产业投资 81.29 亿元,占比 81.51%。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886.68 亿元,特色产业营收 779.7 亿元,税收 74.38 亿元。全区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孵化器 19 家,孵化面积 45.07 万平方米。累计市级以上众创空间 21 家、特色小镇 7 个,创新平台创建工作居全市前列。
黄石工业园区通过搭平台扩容增效,提高土地载力。如荔城区鞋材加工集中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0.9 平方公里,投资额约 100 亿元,已引进多家鞋类企业项目。园区通过盘活闲置土地、鼓励企业提高建筑容积率等方式,以“亩产论英雄”,现有存量企业从 315 家增长至 367 家,增长 16.5%。华隆机械获评 2022 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华志电子正在参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东方猎狼服装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
山东人工智能产业园专注创新发展,注册人工智能关联企业 73 家,落户、入孵企业 52 家,吸纳创业、就业 520 余人,获得知识产权数量近 500 项,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5 家,培育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 家,入园企业总产值突破 10 亿元,税收贡献 6500 万元。园区以“智慧党建”为引领,采取“专业园区 – 精准服务 – 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构建“政府 + 园区 + 资源 + 资本”的合作模式,推动众多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这些产业园区中的企业活力彰显,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峰会折射新活力
从 2024 全球创业者峰会看,中国经济新动能和新活力不断增强。本届峰会吸引了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的 3 万余位科创人士、1000 余位全球投资人、500 余家高科技创新企业参与。今年的全球创业大赛吸引 124 个国家和地区的 7406 个创业项目、9700 名创业人才参加,创业项目和创业人才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峰会折射出创新成果丰硕,如国产可重复使用火箭“智神星一号”模型、实现国产替代的超强激光器、能自动识别经络穴位的理疗机器人等尖端科技成果亮相。优联智控创始人车嘉兴研发的无人机自主驾驶系统,具备精准避障、自动规划路线等功能,赢得今年创业大赛二等奖。软体机器人公司创始人赵鑫的企业,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远销全球 20 多个国家。
峰会也体现了人才支撑的强大力量。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已成为全球创新创业人才尽展才华、交流合作的大舞台。今年峰会聚焦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专业赛道,人才门类更全;创业大赛参赛者毕业于 QS 世界大学排名前 30 院校的达到 1543 人,大赛获奖席位由 140 个增至 200 个,人才质量更高。各部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三)多产业促增长
多产业共同发力,催生中国经济新动能。外贸新引擎日益强劲,2023 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金额达 41.76 万亿元,实现了正增长。“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合计出口 1.06 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 29.9%。2023 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 2.38 万亿元,增长 15.6%。AI 技术的落地,让更多中小外贸企业享受到 AI 外贸红利,2024 年大模型市场被称为将迎来发展“浪潮年”,AI 及大模型将在更多行业实现深度落地。
瑞银最新发布的报告认为,绿色经济、大众消费和高科技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力。2022 年中国是全球发行绿色债券最多的国家,中国市场流入 ESG 产品的资金正稳步提升。2023 年消费市场恢复向好,中央经济会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全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 12.5%,高出全部固定资产投资 8.7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 2000 万辆、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总量全球占比超 50%、超高清视频产业规模超过 3 万亿元、第一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已达到 66 家。今年上半年,我国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同比增长 61.6%。
多产业的协同发展,为中国经济持续向前注入了强大动力,推动中国经济在新动能的驱动下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
-
商派官方订阅号
-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产品推荐
- 品牌云店新零售商城 品牌连锁O2O新零售商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