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前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企业的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答题。
低代码/零代码(LCAP/NCAP)平台,作为企业实现敏捷开发、降本增效的核心工具,正持续获得各类企业的战略投资。根据《LowCode低码时代》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AI时代下,中国低/零代码市场发展研究》(2025年9月),中国低/零代码市场正步入一个由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深刻重塑的新阶段,呈现出“融合共进、价值深化”的鲜明特征。
一、 稳健增长的市场规模与持续深化的应用实践
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低/零代码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韧性与巨大潜力。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31.0亿元,预计将增长至2029年的131.2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CAGR)保持在20.3%的高位。2024年市场规模已达52.1亿元,标志着该技术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生产力。 市场的蓬勃发展与技术在企业中的渗透率稳步提升密不可分。低代码技术已从早期的边缘辅助工具,演进为企业核心开发平台的一部分。其应用范围广泛覆盖金融、制造、政务、新零售、科技互联网、教育、医疗、建筑、通信、能源电力及房地产等众多行业。值得注意的是,企业的应用实践不再局限于快速搭建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更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组织与流程变革。众多领先企业正通过优化端到端研发流程、重塑“前工程后工程”管理模式、调整团队组织架构,以构建更敏捷的迭代机制和更高效的资源协同,从而最大化地释放低代码平台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的业务价值。
二、 用户需求演进:从“效率工具”到“智能业务引擎”
随着技术的普及和业务环境的变化,企业用户对低/零代码平台的期望也变得更高、更复杂。调研显示,效率提升(压缩开发周期)和成本优化(降低资源投入)依然是核心诉求,但价值焦点正从短期的“工具属性”转向长期的“平台能力”评估。 企业用户的需求呈现出多维化、深层次的特征:
- 体验与门槛并重:用户体验与学习成本成为首要考量,企业高度重视平台的易用性和员工快速上手能力。
- 智能赋能成为新焦点:集成GenAI能力(如自然语言生成应用、代码辅助)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企业期望借此进一步降低技术门槛,让更多业务人员参与开发。
- 功能健壮性与场景适应性:企业不再满足于基础功能,更强调平台应对复杂业务场景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
- 生态集成与扩展性:平台能否与现有IT系统及自定义API无缝对接,直接关系到数据流通和业务协同效率,是实现数字化生态构建的关键。
- 安全、合规与总体拥有成本(TCO):这些基础要素是保障平台长期稳定运行的基石,其重要性随着应用规模的扩大而日益严格。
本质上,企业真正需要的已不仅是技术工具本身,而是能够深度融合AI能力、同时保障工程品质与可持续有效治理的下一代开发范式。
三、 GenAI的冲击与融合:共生而非替代,赋能而非颠覆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无疑是当前最大的变量。报告指出,约69%的组织领导者正在关注或投资GenAI,期望其对研发效能起到极大提升作用。然而,行业中存在一种“拥抱却审慎”的矛盾心态:企业积极引入AI工具以提升人效,但又担忧过度依赖可能导致技术债积累、可控性下降与合规风险。 报告从理性视角审慎地指出,GenAI与低代码在短期内是融合共进的态势,而非简单的替代关系。二者核心价值存在显著差异:
- 低代码/零代码平台通过可视化建模、组件封装和流程引擎,为企业提供了可控、可治理的高效应用构建方式,尤其在复杂业务架构设计、系统集成与深度业务规则实现等场景中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
- AI编程助手虽在代码片段生成和简单逻辑推断方面展现出高效率,但其成熟度仍有限制,在准确性、安全性和可维护性方面存在潜在风险,尚难以独立承担全流程开发任务。
因此,未来的方向是深度融合。GenAI将通过自然语言交互、智能逻辑构建与自动化测试等能力,有效增强低代码平台在开发效率、业务适配性与体验优化方面的表现。预计到2028年,约80%的低代码项目都将融入GenAI能力,智能自适应开发平台(IADP)将成为重要趋势。
四、 行业实践纵深发展:差异化需求驱动垂直化解决方案
报告通过Tech-Practice矩阵图深入分析了各行业的应用实践,发现不同行业基于其业务特性,对平台能力呈现出高度差异化的需求:
- 金融行业:核心需求是敏捷响应监管变化、构建合规应用,无缝集成核心交易与风控系统。挑战在于满足金融级安全、稳定性及与遗留系统集成。未来趋势是与AI大模型深度融合,强化安全架构与合规能力。
- 制造业:需求围绕生产执行系统(MES)定制、物联网(IoT)设备数据接入与供应链管理。挑战是适配多种工业协议和苛刻的现场环境。未来趋势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合,GenAI将用于预测性维护和生产优化。
- 零售电商:需求聚焦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搭建促销页面、订单与库存管理系统。挑战在于与核心系统深度集成和支持高并发场景。未来趋势是“低代码+AI”成为数字中台标准组成部分,用于生成个性化体验和智能调控供应链。
- 科技互联网:追求极致研发效能和快速创新验证,需要与云原生技术栈无缝集成。GenAI需求强烈,但面临生成代码的安全性、集成复杂性等挑战。未来趋势是低代码深度融入开发者效能平台,GenAI走向“协同编程”。
- 政务与公共事业:需求重点是快速构建便民服务应用和跨部门业务流程协同。挑战是打破数据孤岛和满足极高的安全合规要求。未来趋势是成为数字政府的核心基础设施,支撑“一网通办”和城市智能化治理。
其他如医疗、教育、建筑等行业也均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挑战和演进路径,这正推动低/零代码平台向更专业、更垂直的方向发展,实现技术与业务价值的深度咬合。
五、 厂商竞争新格局:生态能力与AI创新成为分水岭
市场的成熟使得厂商竞争从单一工具能力的比拼,升级为综合解决方案、行业Know-How与AI创新的全面较量。报告列举了如道一云、普元信息、瀚码技术等代表性厂商,揭示了成功厂商的共同特质:
- 平台化与工程化:领先厂商正从提供开发工具,转向提供覆盖开发全链路的工程化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构建可持续演进的数字基础设施。
- 深入的行业洞察:能否提供深度契合行业需求的解决方案(如瀚码技术之于制造业,道一云之于政务和大型央企)成为关键竞争力。
- 前瞻的AI战略:厂商积极将AI功能深度嵌入产品矩阵。如道一云构建“AI-Agent能力开发平台”,普元信息探索“智能编程”与“智能知识”场景,旨在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等手段显著提升开发效率与体验。
- 生态建设与开放集成:强大的生态合作与API集成能力是满足企业复杂IT环境需求的基础。
六、 未来展望:人机协同与新组织形态的孕育
长期来看,GenAI将深刻改变开发范式和组织形态。其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推动专业开发者与公民开发者的融合协同。GenAI作为“业务语言”与“技术语言”的转译中枢,使公民开发者能快速表达需求并构建原型,而专业开发者则专注于架构优化、复杂逻辑加固与系统集成。这种模式有望催生以“人机协同”和“能力互补”为特征的新型产研组织形态和共创平台,最大化释放组织的集体创新能力。
结论
中国低/零代码市场正迈入一个由AI赋能的双轮驱动新时代。GenAI并非颠覆者,而是强大的“赋能者”和“加速器”。它的融入正在将低代码平台从一种高效的应用开发工具,提升为一个智能的业务创新引擎。对于企业而言,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对GenAI能力的理性认知,结合自身数字化阶段,选择具备平台化、行业化和智能化能力的合作伙伴。对于厂商而言,唯有在保持可控、可治理优势的前提下,积极拥抱AI,深耕行业场景,构建开放生态,才能在智能化的浪潮中构筑起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未来的竞争,将是生态能力与智能创新深度的竞争。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 AI赋能,双轮驱动:中国低/零代码市场的进化与重塑(2025)
- 德国”美诺Miele”携手商派OMS,启动全渠道数智化升级新篇章
- 2025年四大数字化系统服务商推荐:商派OMS系统、快递鸟物流、帆软BI和百望云发票,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
- 2025年数字化零售运营管理系统选型指南:商派OMS订单管理系统、汇付天下支付中台和云积天赫CRM系统
- 小米“雷军”的营销哲学:逆天改命,55岁再出发!用真诚与技术创新改写商业规则;独创多种市场营销方式
- 2025年全球移动市场趋势总结分析报告 :AIGC成为内容创新核心;中国出海业务在收入端表现强劲
- 《2025年中国人幸福感报告:文化基因、现实挑战与提升路径 》lululemon联合清华大学发布
- 2025年13种主要企业核心业务管理系统详解:从ERP、OMS订单/库存管理、WMS、TMS、PLM、B2B、DMS、CRM到OA的完整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