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行业现状与挑战
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正经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根据罗兰贝格最新报告,2020-2023 年间,行业平均营业利润率从 2021 年的 19% 降至 15.9%,创下近十年新低。成本上升成为核心痛点: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因疫情与地缘政治冲突飙升,叠加通胀导致的工资与融资成本上涨,推动制造成本占比从 2020 年的 48% 升至 2023 年的 49.6%,销售管理费用(SG&A)占比也从 26.5% 增至 27.7%。尽管 2024 年上半年制造成本略有回落,但非制造成本持续攀升,显示企业在运营优化上面临持续压力。
区域表现分化显著。北美企业凭借创新能力与高效市场策略,收入复合年增长率(CAGR)达 8.5%,显著优于欧洲(4.2%)和亚太(5.4%)。欧洲企业,尤其是德国企业(如费森尤斯、飞利浦),因深度转型导致利润率承压,但 2024 年运营利润率回升表明绩效改善初见成效。
亚洲市场受中国带量采购政策影响,本土企业如微创医疗、乐普医疗面临价格压力,而全球化布局的迈瑞医疗则凭借多元市场策略保持稳健增长。
细分领域呈现差异化动态。实验室工具及诊断类企业因疫情需求回落利润率下滑,而服务提供商(如透析服务)和牙科领域的部分企业(如士卓曼)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增长。但整体而言,行业资本回报承压,2020-2023 年经济利润转为负值,平均投资资本亏损 0.5%,凸显可持续发展挑战。
二、优胜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行业整体低迷背景下,约 10% 的 “优胜者” 企业(如直觉外科、西门子医疗)实现了年均 16% 的收入增长和 16.7% 的股东总回报(TSR),远超行业平均。其成功源于四大核心能力:
- 盈利性收入增长
优胜者通过聚焦高增长细分市场(如机器人手术、数字健康)和优化产品组合,实现收入增速(16%)远超表现不佳者(1%)。例如,直觉外科的达芬奇手术系统通过 AI 技术整合,推动 2020-2023 年收入 CAGR 达 18%。 - 战略一致性与研发投入
优胜者研发支出占比 7.3%,高于行业 5.1%,且将 70% 的研发预算用于突破性创新而非渐进式改进。卡尔蔡司医疗通过 14%-17% 的研发投入和收购荷兰眼科研究中心,巩固了眼科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 运营效率与成本控制
优胜者将销售成本(COGS)增长控制在 48%,而表现不佳者高达 61%。瑞思迈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数字化转型,实现 EBITDA 利润率 31%,并将成本节约用于数字健康领域投资。 - 稳健的资本结构
优胜者债务规模仅为 EBITDA 的 2.1 倍,远低于表现不佳者的 4.6 倍,为再融资提供了更大灵活性。
三、未来发展策略与机遇
为应对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增长,医疗器械企业需在以下领域采取行动:
- 卓越运营与成本优化
企业需通过 “设计到成本”(Design-to-Cost)和 “设计到可服务性”(Design-for-Serviceability)方法论,从产品设计和供应链端降低总拥有成本(TCO)。例如,优化流程可实现 10% 的成本节约,而架构重构则可能带来 30% 的长期成本优化。 - 创新商业化与市场进入模式
利用 AI 技术构建全渠道营销体系,提升客户体验并降低 SG&A 成本。例如,西门子医疗通过 “以价值为基础的合作伙伴关系” 整合数字解决方案,覆盖医疗资源短缺、成本控制等核心痛点。 - 投资组合优化与高价值领域聚焦
优先布局门诊医疗(如手术中心)和高增长细分市场(如牙科数字化),并剥离非核心资产。动态投资组合管理结合 AI 技术,可帮助企业识别差异化机会。 - 人工智能驱动全价值链转型
AI 在研发(加速临床试验)、制造(优化供需规划)、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和商业职能(个性化营销)中均有巨大潜力。例如,直觉外科的 My Intuitive 平台通过 AI 分析提升手术效率。
四、结论与展望
2025 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将继续面临成本压力与创新需求的双重挑战。企业需在短期效率与长期投资间寻求平衡,通过运营优化、技术创新和 AI 应用构建差异化竞争力。优胜者企业的经验表明,聚焦核心能力、拥抱数字化转型和战略资本配置是穿越周期的关键。未来,能够将临床价值与经济效益结合的企业,有望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商派官方订阅号
领取相关报告
近期文章
相关文章
产品推荐
- OMS全渠道智能运营中台 公私域连通/多系统集成/全渠道订单智能路由